如果你在外地过年,最怀念哪一口家乡味道?要是绍兴嵊州,想必就有小笼包了。去年9月,我们报道了做嵊州小笼包的“包子姐”沈红萍,带着村嫂一起致富的新闻。春节前,我们做了回访,发现“包子姐”把生意拓展到了线上。
中午饭点时分,厨房里热气腾腾,一笼笼嵊州小笼包上桌,厚皮发面的贵妃小笼,薄皮的西施豆腐小笼,一口咬下去,汤汁鲜美,香飘四溢。
小马:“我是在宁波读书,在外面吃不到这么好吃的家乡口味,总是感觉每次回来,不知道是仪式感还是什么的,一定要吃过这些才算(回家),也是一些情怀。”
张先生:“我前几年一直在云南,在云南老是想到家里,想到家里就想到这小笼包,感觉小笼包就是一种乡愁,想起小笼包就感觉心里跟家乡连上线了。”
小笼包,是嵊州人的“乡愁”,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的人,总要来吃上一口。对于老板沈红萍来说,小笼包是嵊州的名片,也是带领村嫂们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的法宝。之前,在嵊州市*协和妇联组织下,有着14年做小笼包经验的沈红萍,决定把手艺免费传授给当地村嫂,希望让她们学到一项技能,哪怕只是开家小店、摆个小摊。
沈红萍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叫做“包子姐”。沈红萍自己就是做路边摊起家的,困难时候得到过不少帮助,如今她买了房子、车子,还把女儿培养到大学毕业,自己富裕起来之后,就想着要帮助他人。沈红萍除了免费教授手艺,还成立了爱心服务队,逢年过节给周边80多家敬老院送去“爱心小笼包”。
新的一年开始,沈红萍也有了新的目标。
沈红萍:“我打算年扩大规模,多培训村嫂,让更多的村嫂和我一样,走上共同致富之路,我们也要扩大厂房,也要招一些村嫂们来上班,让她们也赚一点工资。”
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点才打烊,饭点时忙里忙外,饭点后还要传授手艺。沈红萍说,虽然很忙但感觉很充实,过年了,她也很开心,因为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回来了。沈红萍的女儿今年27岁,跟母亲一样,她选择了创业这条路,跟朋友一起在上海接了一些艺术加工类的活。过年回到家里,女儿没有休息过,跟母亲一起在店里忙里忙外。
沈红萍的女儿:“每年过年都是很忙的,在店里帮忙,我们打烊之后还有快递那些,很多事情都要忙到半夜的时候,睡得晚,又要起得早就会比较累,还有一些公益要做的话,还会更加忙吧。”
做女儿的,总想多帮帮妈妈。沈红萍做公益,得到了女儿的大力支持,春节还打算去慰问消防员。现在的沈红萍,比往年更忙,因为除了店里的经营,她也试着在网上拓宽销路。
沈红萍:“它这个是半成品,我把面粉已经蒸熟了,里面的肉是生的,带回家一蒸就好了,口感跟我们现蒸的差不多,为什么我们这几天特别特别忙,因为有好多人会带上这个包子,可以送亲戚朋友,让全国各地的都可以品尝到我们嵊州小笼包。”
沈红萍打算让这种便于携带,有包装有品牌的小笼包,搭上年货的快车,成为大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特产。沈红萍说,外熟内生的小笼包,比速冻的口感更好,这段时间的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沈红萍:“我们研究了好几年了,现在已经是成熟了,现在我们一天的销量好几百袋。”
“年”就是“家”,“家”就是“味”,沈红萍希望,远在他乡的嵊州人都能品尝到家的味道。
沈红萍:“想跟大家说一下虎年吉祥,我们社会现在这么好,我们大家努力走上共同富裕吧。”
我们也给沈红萍送上了一份汤臣倍健,希望新的一年,她一直健康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