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对绍兴念念不忘?
大概是因为这里“山常青,水常白”吧。
01.绍兴在哪里?
书圣王羲之这一生最爱做两件事,其一是写字,他有一支鼠须笔,人走到哪里,笔就带到哪里;其二就是到处“寄情山水”,王羲之去过的地方不少,但给他留下最佳印象的,只有绍兴。
东湖景区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王羲之曾任职绍兴太守五年,在这期间,他徒步走过绍兴每一处山水。对于这座城市,他有着极为精髓的一句总结“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山阴,是绍兴在秦代的古称,城如其名,“山”是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特征。
从地图上俯瞰,位于浙江东北部的绍兴,正好处于丘陵和平原、盆地的交界处,高大的会稽山脉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地界。
会稽山香炉峰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山的轮廓描绘出城市的骨架,随之也奠基着文化的脊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绍兴都是因山而得名的。
大禹陵铜像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大禹陵举行的祭禹典礼,“北祭*帝陵,南祭大禹陵”是我们祭祀祖先的传统方式。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史记》里讲“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说的就是大禹同诸侯开计功大会时,死在了这里,因为他被葬在了会稽山下,于是人们便以山命名这里。
这虽是已不可考证的传说,但在宋以前,“会稽”一直都是绍兴的名字。
02.行走在水上的王国
山是骨架,水则填充着眉眼。
曹娥江和浦阳江在绍兴浩浩荡荡流过,两支江水庞杂的支流,连同城内开凿出来大大小小的河道,共同布织下密集的水网。水的冲刷首先带来了生命,随后便缔结出文明。
绍兴是越文化的发源地。迥异于远在*河流域的中原文明,越文化极为特别。在史书里,越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可以说,越王国的历史,就是同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曹娥江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早在周朝时,越王国向周天子进贡的方物(特产)便是船。当时在钱塘江的南岸,越国设立了专门造船的工场,因了这水的浮浮荡荡,越国所造的船只尤为轻便小巧。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翎已同蜀艇一起齐名天下。
印山越国王陵,是迄今为止正式发掘并被确认的第一座越王陵,当中使用的独木棺形似一艘巨船。图源/柯桥文旅
乌篷船图源/摄图网
水既带来了船,当然也会带来桥。目前,绍兴是保留古桥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现存古桥就有多座。其中以八字桥为代表的古桥群,已被纳入国保名录。
八字桥禹涵/摄
船行水中央,桥行水面上。而小桥、流水、人家又在后来构建出一幅经典的意象,在一个名为“江南”的梦里,这里成为了中国文人极为向往的温柔乡。
仓前直街禹涵/摄
03.江南的涟漪
绍兴走向江南文化的过程,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过程。
第一个带着越文化走向北方的,是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已道出这位君主的雄心。在苦心经营多年后,勾践逐鹿中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这是南方文化走向北方的一次尝试,随后更多的,是北方的文明同南方的不断碰撞。
兰亭鹅池图源/绍兴兰亭景区陈舸/摄
公元3-6世纪,由于胡人占据了北方,不少汉人南渡。东晋南朝时定都建康(今南京),作为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绍兴曾是世家大族的聚居之地。当时,谢安隐于会稽山东,策划东山再起;而王羲之在兰亭会集,群贤毕至。魏晋的风流,为绍兴注入着崭新的活力。
公元年,宋高宗以“绍祚中兴”之意,改年号为“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等到南宋建立,绍兴又被寄托了复国的期望。绍兴这个名字,便是宋高宗起的,“绍”意味着继承,“兴”则期盼着复兴。
虽被赋予了这样的重托,宋高宗最后还是把首都选在了杭州,若干年后,人们只在残存的大善寺塔中和寂寞的宋六陵里找寻着宋朝留下的只言片语。
大善塔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宋六陵鸟瞰图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至此,绍兴在*治地位上退居幕后,但却始终在文化里影影绰绰:
杏花、春雨、乌篷船,撑着伞的人从古桥上走过;一杯绍兴酒、一把霉干菜,咸菜大汤*鱼味道;风里吹过来一丝丝潮气,窗外两只麻雀站立,听到越剧里反复一句女声唱“青青柳叶蓝蓝天”。
风物与印记,为绍兴搭建出一种典型的江南布景。
小桥流水人家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04.时代的风骨
绍兴是江南的,但却并不仅仅是江南的。
这里的山与水都是柔婉的,满足着我们对于江南的一切幻想;但居住在此处的人却传承着一种侠义,在时代激烈变革的时刻,来自绍兴的风骨曾深刻地影响着近代中国。
青藤书屋,是“明代三才子”徐渭从小生长的地方,他自号青藤老人,可见对此处眷念之深。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我们首先想到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绍兴装填着他在童年时分的美好回忆。生活在这样一座慢悠悠的小城里,他却能以罕有的洞察力,冷酷地撕开人性的伪装。
三味书屋图源/摄图网
夜晚的鲁镇。鲁镇原本是鲁迅在书中虚构的小镇。后人根据鲁迅小说中的描写,在绍兴柯桥区重建了一个鲁镇。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阿Q都“生活”在这里。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从三味书屋里走出了鲁迅,在笔飞弄里住着的则是蔡元培。这位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校长,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科学民主的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蔡元培故居禹涵/摄
当然,巾帼是不让须眉的。秋瑾也是绍兴人,绍兴是她的家乡,也是她最后的就义之所。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后,秋瑾用热忱的鲜血,回报以她一生所追逐的信念。
秋瑾故居禹涵/摄
05.去绍兴看哪里?
千年的历史积淀,为绍兴带来了立体而复杂的风景。
属于绍兴的A面,是同越文化相关的,卧薪尝胆,王谢风流,中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绍兴都不曾缺席;绍兴的B面,则是被包裹在江南文化当中的,古桥、流水和乌篷船,让我们对于江南的一切幻想,都有了具体而细微的感触。
我们向你推荐八处好风景,跟随这份清单,我们翻开绍兴一页。
1)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