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园林专业课老师蒋春盈和语文老师王炜共同走进课堂,给该校园林专业学生带来《园林的眼睛——亭的类型设计及命名》的“语文+园林”跨学科教学,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流露出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中职语文与各专业深度融合的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讨活动第三站——“语文+园林、旅游”教学研讨会中的一堂公开课。
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手能灵活操作而口却不能自如表达”的不足,而语文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何将它与专业学科、生产生活和学生职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切实改变学生“口不能自如表达”的问题,浙江省特级教师戴智敏带领团队展开了一场探索之旅,由其主持的《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一纵四横”跨学科培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成为浙江省中职教育教学成果孵化项目,让“语文+专业”跨学科培育模式真正落地生花。
嵌入式课堂教学,打造“语文+专业”融合阵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此次研讨活动中另一堂公开课《绍兴*酒文化——酒意诗情》由绍兴市职教中心旅游专业老师王蓓芳和语文老师劳鸿燕共同完成:邀请学生现场品尝绍兴*酒,学会分辨元红、加饭、香雪等*酒品种。王老师围绕“酒意”讲了酒坛的秘密、酒碗里的腔调、酒缸里的性格,梳理了绍兴*酒的酿造工艺、品酒方法、与*酒有关的绍兴方言以及外柔内刚的绍兴*酒特性等;劳老师则围绕“诗情”,通过“行酒令”互动式教学,给学生们介绍了与酒相关的名人诗句和地方故事,融合语文与*酒进行传统故事的再创作。最后,两位老师一起引出了“酒意共诗情”的创意表达,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现场创作绍兴*酒的导游词。
在浙江省名师工作室(园林专业)导师、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副校长林慧看来,园林与语文水乳交融为跨学科融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美的理解与表达”构成园林与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核心。林副校长表示,今后将通过园林与语文嵌入式课堂教学的尝试,编写语文与园林相融的校本教材,创设语文与园林共同的学习环节,“三管齐下”助推园林与语文的跨学科融合,提升园林专业学生的赏读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扎实人文底蕴的“艺匠”。
浙江省语文名师网络工作室导师戴智敏以《探索中职语文与专业教学跨学科新模式》为题,阐述了跨学科融合的研究背景、研究基础和模式建构,并具体介绍了语文与建筑、烹饪等不同专业的课堂教学尝试,指明了今后的具体研究方向。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还对“语道匠心”系列丛书的编写展开研讨,明确了编写目标。
“一纵四横”推进,搭建“语文+专业”融合桥梁
年,戴智敏老师组建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团队,从课题研究到团队建构,从课堂改革到读本编写,戴智敏名师工作室的“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成为浙江省语文课改高地,竖起独具绍兴特色的课改大旗。从年起,戴老师带领团队大胆尝试,将中职语文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跨界融合,并组建“语文+专业”的专家团队和教师团队,开发跨学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课程,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与学生生活、专业、岗位进行跨界融合,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专业实践、就业创业和适用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戴老师通过举办公开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实现学科间的跨界交流。从今年5月起,通过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戴智敏名师网络工作室”邀请绍兴市、丽水市、温州市、湖州市等全省各地中职学校的老师联合参与,已经推出“语文+烹饪”“语文+计算机”“语文+电商”“语文+建筑”“语文+工美”等7堂全省公开课和网络直播课。
为搭建好专业思维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相结合的桥梁,戴智敏提出了“一纵四横”跨学科培育模式,以“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从“课程、学生、教师、评价”四个维度推进。遵循“综合化、情境化和制度化”三个标准,开发出一系列跨学科课程群,建立一整套的课程体系,真正形成“语文+”的跨学科课程群。
同时,通过把“语文学科嵌入专业课堂教学、进行跨学科创意表达”两种教学路径,让学生在“生活必备、职业拓展、职场应用”三个情境中深度学习,不断总结提炼,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立“语文+专业”跨学科专家团队和教师团队,打造专家引领的“三师”型师资培养平台和线上线下“三师”型教师能力拓展平台,建立一支具备学科教学能力的“讲师”、专业课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技师”以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的“人师”等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戴老师提出了以“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为基础的三维评价体系,并结合课程建设的“三化标准”、学生培育的“三个情境模式”、教师培养的“三师标准”评判核心素养实施的成果。
“语文+专业”融合,携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在戴老师的带领下,“语文+专业”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成绩亮眼,年2月,“一纵四横”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课题在中国职教学会组织的全国课改课题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年3月,《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论文在核心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中发表。
该课题所取得的成效也得到了兄弟学校、行业专家的一致肯定。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委书记顾益明认为,“语文+专业”的跨学科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老师和专业老师的参与度,明显改善了教学教风,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周武杰表示,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找到学科与专业的契合点,结合职业情境设置单元任务,通过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师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地生发,从而达到完美结合。未来他希望所教授的烹饪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是“火头*”,更应该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儒厨”。
教育部中职语文课标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高度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出发点新、落脚点实。他指出,要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就要努力寻找专业课中与语文紧密相关的内容,语文与专业的跨界,是1+12的结合,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展现。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江平肯定了语文与专业跨学科融合,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通过理论引领串成美丽的项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常务副总编席东梅对前期所做的语文与各专业跨学科融合实践非常认可,她说这样跨学科探索新模式契合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出台的*策,接下去应结合具体实践做法提炼出课题研究的关键词,并进行系统阐述。
“语文+专业”的探索融合还将不断深度推动,让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语文学习的直接碰撞中吸取养分,努力成为技能卓越的“匠人”,同时拥有深厚人文素养基础的“大师”思维,创造出更具文化内涵的创意作品,用出色的语文表达能力推介作品。
文字记者:崔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