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8/14 0:50:00
(图:拙作于清晨美丽的窑市村)我们常说,有的人可以一眼看透本质,有的人怎么说都搞不明白。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思维层级?如何打破自己的认知盲区?如何客观认识自己?以下,请享用。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有时接触一个人,交谈片刻,顿觉此人深不可测,十分厉害。而接触另一个人,觉得这人也不错,很优秀,内心也很尊敬他。但是感觉呢,好像还差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为什么呢?这其实来自于一套判断标准。标准是什么?即这个人在谈论问题时,大概在哪个层面上,形成了自己的逻辑闭环。一、思维的五个层次逻辑闭环,可以分五个层次来讲。1.思考有没有逻辑,逻辑有没有闭环?第一层次: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没有逻辑。你说A,他说B,两者间的思维永远没有交集。第二层次: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有逻辑。有符合逻辑推理的一些观点,但观点时常左右徘徊,自相矛盾。这两个层次存在着明显的短板,那更高层次的思维逻辑模式是什么样的?第三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虽然形成了闭环,但如果这个闭环形成的层次比较低,可能是一个比较可悲的事情。为什么?一旦在低层次形成逻辑闭环之后,他可能就几乎无法前进了。因为你发现,所有遇见的问题在他的逻辑闭环之中,都是可以解释的。在这个层面讨论,无法推动事情的发展,但是他享受于自己逻辑的完整性,一旦如此,也就意味着无法再落地了,讨论的问题终究是空对空。过往的经验反倒束缚了眼界和判断,无法打破自己的逻辑闭环,就无法捅破那层看似薄弱的窗户纸,上升至新境界。第四层:如果能在更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此人的逻辑闭环会十分通透,直达本质。你会非常敬仰他过去的经验和他的知识结构,这种人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人格魅力,谈吐间有着逻辑的美,你特别希望向他学习。但是,第四层次的闭环同样存在问题。他对新事物总是抱有怀疑,排斥的心理,旧时代的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它的闭环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漏洞。他不愿承认漏洞,希冀于用过往的认知体系来填补这个漏洞。当你站在新的世界逻辑里,去看这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曾经特别敬仰的一个人,在新时代却还在用旧有的逻辑来解释新世界,突然间,你会觉得十分可惜。因为,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2.低层级闭环vs高层次闭环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对第三层和第四层会不理解,“低层次的逻辑闭环”,和“高层次的逻辑闭环”区别是什么呢?很多人看待事物,形成了“逻辑闭环”,但是“分辨率”很低。比如,对于不同问题,都会用同一套解释来应对。遇到冲突,遇到问题,遇到挑战,他喜欢说“阴阳相生相克”,自古如此。慢慢地,这个人在“阴阳观”上,形成了自己的逻辑闭环,而且他发现这个逻辑,可以解释全世界一切的事情。他会以为,自己已经洞察了全世界。但是,阴阳、对错、左右、好坏,这样粗“分辨率”的逻辑闭环,只能让自己觉得自己无懈可击,却没有太大的实际用处。这就是我们说的“落不了地”。那什么叫“高层次的逻辑闭环”?就是提高分辨率。拥有高层次逻辑闭环的人,会这么说话:这件事,其实从层次维度上,有15个层次,不断分解;从时间维度上,有8个阶段,不断演化;从整体维度上,受20个外部要素影响,不断突变。在这个分辨率上,他也形成了逻辑闭环,完全自洽。但是却有更高的可操作性,透视度。他不会把所有问题,都总结为:“阴阳不调”,“五行缺火”。闭环给人安全感。但是,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在低层次上早早形成了自己的逻辑闭环。从此,他关闭了与这个世界的认知交换。3.向下延伸,向上攀登第五层次:在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却始终保持不断打碎自己的开放心态。这种人的思维闭环永远开放,他永远没有死环,它是一圈圈螺旋式的无限往下延伸到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无限地向宇宙最深处延伸。你会觉得特别可怕,这是真正的高手。他大量吸入新知识,无论风吹雨打从不间断,不断的去学习别人的逻辑框架,然后不断的下沉往外延伸。他的逻辑层次就在海量新知识浸入后,不断迭代,不断复盘,不断调整结构。面对一次次打击后,又重新站起,这种思维结构永远如同初生的胎儿般,拥有着澎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希望。就算这种人他现在的知识结构,知识量甚至都不如你,但是你绝对不会小看这种人。因为这种人身体里潜伏着一头真龙,未来无可限量。二、如何摆脱低层次的认知闭环?一个人最大的不幸,是过早在低层次形成认知闭环。什么是低层次的逻辑闭环?被过往的经验束缚了眼界和判断,再也无法走出来。比如,一个老人骑车自己摔倒了,一个好心的小伙子上前把他扶了起来。结果,老人拽着小伙子的皮带,不让他走,一定要他赔自己块钱。为什么有些人会恩将仇报?这个老人摔倒了,车坏了,为了修车,他可能不得不做出选择:第一,从儿子的学费里,从母亲的医药费里,省元;第二,讹这个扶他起来的小伙子元。他选择了2。这是一种不幸。所以,如果你感到愤怒,是对的。这很正常。但是,如果你感到悲悯,也许你会更加理解这个世界。并且,你还会深深反思。我们在水面之上,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固化的认知。当我们还有条件,可以不断打开和丰富自己时,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低层次的认知闭环?三、推倒自己周围的高墙我们就生活在固有认知的高墙里面。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越久,就越了解周围的环境,认知就越固定。然后,不断自我验证,自我加强对世界的判断。就像那个老人一样,他一定有无数个时候,证明他对世界的认知是对的。于是,这堵墙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厚。如果一辈子生活在里面,也就算了,你可能还会觉得很舒适。但是,如果你想走出来,或者,万一有人拿锤子砸烂了这堵墙,颠覆了你对于世界的认知,把你拽出来,你会变得非常恐慌。为了摆脱认知闭环,我们必须自己推倒周围的高墙。怎么做?第一,最简单、最经济、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一些认识世界的模型和框架。这些模型和框架在哪里?在书里。多看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不论是什么,你都应该从书架上把它们拿下来,认真看一看。有人会说,这太难了,我读不懂。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就像去健身房锻炼一样,那种痛苦意味着你会变得更加强壮。看书,是在锻炼你的精神肌肉。如果都看得懂,也就没有了阅读的意义。还是在原来的墙里打转。而且,你不知道,你读过的某本书,会在某个时刻变成创新的灵感。你也不知道,你多认识的一个思维模型,会在某个瞬间让你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我们生活在固有认知的高墙里,书就是用来凿壁偷光的,直到我们推倒周围的高墙。第二,除了多看书,推倒周围的高墙之外,走出去。多见人。多看。多听。什么意思?生活在固有的认知闭环里,我们会感觉很熟悉,很安全,甚至很舒适。但是,你的认知真的对吗?我们会忘了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甚至会故意忘了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怎么办?走出去,多见人,多看,多听,别成为大海中孤立的岛屿。闭门造车,抱着头想,还想不出这个世界的变化,更无法打开自己的认知。所以,你可以到一个信息密度,人才密度都很高的地方。也许是一个私密的聚会,也许是一个疯狂的俱乐部,也许是一家热闹的咖啡馆。总之,走出去。然后,你会很自然产生这种感觉,原来还有这样的认知啊。四、如何打破认知盲区?那么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如何打破自己的认知盲区?可以从下面3点开始:1.打开自己,学会客观辩证看待问题如果你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当一个人的观点遭到对方的反对之后,他的第一个念头:不是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合理,而是本能的反驳对方是不对的。甚至会讽刺,采取人身攻击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立场。而我们在接受观念时,会自动屏蔽或者抗拒与以往认知不同的观点,以至于新的认知,无法进入。人在面对未知的时候,都会有一种不安和恐惧,并会因而采用防御姿态,甚至主动攻击。如何提升呢?你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客观。当你客观,你就会打开内心。当你打开内心,你就有机会接收不一样的观点。当你接收到不一样的观点,你就能充分发挥你的归纳和演绎。如果你不客观,你就接收不到外在的信息。如果你接收不到外在的信息,再聪明也无法进化。2.多人之镜,改变环境张小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