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又一重磅规划出炉绍兴地铁7号8号9
TUhjnbcbe - 2021/1/19 17:13:00
如何食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65896.html
最新《绍兴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出炉到年,滨海新区GDP总量实现翻一番,达到亿元以上!常住人口达到80万以上,城市化水平75%以上!另外,规划还指出绍兴地铁7号、8号、9号线将与杭州地铁对接!一起来了解!!!↓↓↓↓↓↓

1

四大区块十个街道

年11月25日,省*府批复同意设立绍兴滨海新区(浙*函〔〕号),新区规划控制总面积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镜湖片区,托管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马山街道、孙端街道、东湖街道、灵芝街道、东浦街道、斗门街道、稽山街道、迪荡街道和绍兴市上虞区沥海街道等10个街道。

镜湖区块

以“金融商务、创研办公、科教文化、商旅休闲、公共服务”五大核心功能体系,强化城市中心职能,集聚高端发展要素,融杭接沪、跨湾协作、聚合三区、支撑滨海、牵引腹地,成为湾区经济的新引擎、产城融合的新中心、活力多元的新城区。

江滨区块

重点打造“一心三片”,“一心”是指以围绕中心景观湖打造一个集生态景观、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配套核心,“三片”是指产业研发创新片区、沥海生活片区和站前服务片区三大特色功能片区。

袍江区块

大胆探索综合保税区改革创新试点,在综合保税区1.72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上,考虑设置10平方公里的承接区、30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利用综合保税区“引爆”袍江区域二次开发,助推全市开放能级提升。

临江区块

曹娥江两岸临江区域是绍兴从“揽湖”走向“拥江”的关键节点,也是绍兴未来承接湾区产业创新职能的重点区域,通过链接新旧动能、链接城市服务、链接生态空间三重思路完成传统产业升级与创意智造融合,吸引镜湖城市功能向滨海辐射,串联镜湖与曹娥江生态空间的三个重大任务。

2

综合交通

绍兴滨海新区位于杭州湾南岸、绍兴市北部,东接宁波、西联杭州,北上可通达上海对接苏南,南下可转温州、台州连接福建,是绍兴全面接沪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浙中南地区北上接入浙江省大湾区的关键出口,外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强化对外交通通道

规划构建“两横一纵”区域交通通道,对外连接四大都市区,接轨大上海,深化长三角地区之间的紧密合作,增强绍兴滨海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两横:城际互联通道、滨海智慧通道。其中,城际互联通道由萧甬铁路、杭绍台铁路、杭甬客专、杭州湾环线高速组成,是杭绍甬城市联系的主通道。滨海智慧通道是规划新增的东西向区域通道,由杭绍甬智慧高速、高铁、货运通道组成,连接宁波前湾新区与杭州钱塘新区。

一纵:跨湾输运通道。是沪浙闽粤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常台高速、沪绍金铁路等组成,将打通滨海新区与上海、苏州、金华以及浙南区域的交通联系。

打造区域交通枢纽

依托高铁、城际站,强化路网对接和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构建两大区域交通枢纽。

绍兴北站城际客运枢纽:发挥近城优势,以杭绍甬城际客运交通为主,突出绍兴北站支撑绍兴打造成为辐射长三角“杭州—绍兴”联合枢纽的重要节点地位,结合萧山机场共同打造客运门户枢纽,整合周边高铁、轨道、航空、长途客运、公共交通等功能,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成为融杭联甬的城际客运枢纽。

绍兴滨海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滨海智慧通道与跨湾输运通道交汇处,将成为区域十字大通道的综合性枢纽,未来以服务大型货运交通、东西向杭绍甬滨海城际交通以及南北向跨湾输运交通为主。

双枢纽联动。打造绍兴北站和绍兴滨海站的多式连接通道,通过绍兴市3号线—5号线轨道交通、杭州湾环线高速—常台高速通道、于越路—滨富路快速通道等,实现双枢纽之间快速无障碍的互联互通。

多式联动交通网络

实现五维联动。构建绍兴滨海新区的快速联运环线,由滨海智慧通道(绍甬货运铁路、杭绍甬智慧高速、杭绍甬城际(磁悬浮))、城际互联通道(杭州湾环线高速、杭甬客运专线、杭绍台铁路)、常台高速和余慈高速组成。通过快速联运环线,加强杭州萧山机场、绍兴北站、绍兴滨海站、绍兴港、宁波舟山港等重要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连接,实现区域空、铁、路、海、轨的五维联动,提高运输效率、效益。

对接航空枢纽站。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网络,加强绍兴滨海新区与周边机场的快速高效联系。规划通过续建杭绍台高铁—萧山机场连接线、延伸轨道交通机场快线等多种交通方式全方位对接杭州萧山机场。

构建综合铁路网。加快构建便捷、快速、安全、高效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重点加强绍兴滨海新区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的联系。规划建设杭绍台高铁、沪绍金铁路、杭绍甬城际,实现新区高效融入长三角轨道交通区域一体化,半小时到达杭州、宁波,1小时到达上海,2小时通达长三角省会城市。

完善高速公路网。构建“三横两纵”区域高速公路网。“三横”为杭绍甬智慧高速、杭州湾环线高速、绍诸高速;“两纵”为杭绍台高速、常台高速,形成与周边城市通达便捷交通格局。

统筹水运布局。认真贯彻“绍兴港”战略部署,积极发展内河航运,建设“一河两江”主干航道沿线作业区,有序推动“七大港区”建设。谋划研究上虞杭州湾港区,充分利用曹娥江出海口,发挥海河联运的自然条件优势,深入谋划“通江达海”及航道、港口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水路运输体系,实现水运复兴。规划预留杭甬运河萧绍复线,外移省级骨干航道承担杭甬运河市区段货运功能。

优化轨道交通。加强轨道交通建设,优化调整轨道交通远景线网布局,形成“放射状”结构。加快地铁3号线开建,加快形成覆盖新区的线网体系。规划通过绍兴7号线、8号线、1号线分别与杭州8号线、1号线、5号线对接,实现绍兴与杭州的轨道交通一体协同。绍兴2号线预留延伸至余姚、宁波市区的轨道交通线路,绍兴9号线预留延伸至宁波前湾新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实现绍兴与宁波轨道交通线网的连接。

优化内部交通体系

构建高效快速路网。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组团间的高效安全连接,提升市区道路通行能力,加快打造城市快速路系统,实现市区十五分钟上高速。东西向横线:闸前大道、致远大道、于越路、轻纺城大道—二环北路—鉴湖大道、二环南路;南北向纵线:绿云路、越东路、滨富路。

完善内部交通联系。构建方格网状框架性主干路网,承接和输送快速路网的交通流量,服务于城市主要片区之间的中、长距离交通联系。完善城市道路网系统,加快支路网建设,提高支路网密度,支撑引导用地的发展,服务于短距离的地方性交通活动。

提升智能出行水平。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库,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体系和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依托现有智能交通设施,整合各区域管控后台,以数据共享为基础,开放数据接口,打通数据通道。全面提升智能出行水平,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3

城市建设

推进未来社区建设

高标准打造沧海社区、越城薛渎社区等一批未来社区,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力争新区未来社区在全省试点中走在前列、争当示范。

完善城市配套设施

引入上海和杭州的高端国际教育资源,加快建设绍兴虹桥国际学校。全面优化新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向新区、开发区拓展。建设滨海高教园,在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金融学院之外,再引进落地一至二所高校。高质量保障医疗资源供给,医院、医院等,医院、医院建成投用。打造15分钟的优质生活圈,全面优化生活、就业和出行环境,形成有品质、有活力、有归属感的城市生活空间。

生态海岸带

统筹考虑现状条件、资源禀赋、特色彰显,在合适地点选择长度40公里左右、腹地深度20公里左右的区域作为生态海岸带先行段,先期高标准建设滨海中央生态廊道、中心湖二期工程,谋划沥海古镇建设,高水平塑造大湾区生态、经济、人文空间新格局,彰显滨海城镇和乡村风情魅力,成为滨海品质生活共享新空间。

人文休闲带

自南向北,联接兰亭、古城、镜湖、三江口等历史文化符号,将绍兴文化元素与城市生态空间有机结合,推动城市文脉向海延展。

生态公园带

从山到海,串联会稽山公园、东鉴湖湿地、智岛公园、海上花园等生态景观节点,糅合创新空间与自然边界,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共进。

曹娥江滨江廊道

腾退沿江工业,还原绿色河岸,打造生态休闲水廊道,让城市回归水岸生活。

4

发展目标

来源:绍兴市人民*府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一重磅规划出炉绍兴地铁7号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