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是个系统性的大工程,绝不是学校一家的“门前雪”。以名校建设为契机,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跨界合作,吸纳更多的德育“合伙人”,构建起价值、行动和成长三维德育共同体,深化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在“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中开拓出“更有温度、更有品质、更有担当”的德育新格局。
价值共同体:“红色匠心”驱动“*员育人示范岗”何谓德育“价值共同体”?即通过学校文化浸润、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自主建构的教与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核心价值观念上达到高度一致。
因此,学校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持续加强*建育人,提炼了“红色匠心”价值体系,以此驱动开展“*员育人示范岗”活动,提出了*员教师要争做“五个表率”,即争做厚德敬业的表率、敢于担当的表率、服务师生的表率、迎评促建的表率、无私奉献的表率。
为使*员育人示范岗和优秀班主任融于一身,设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员育人示范岗”,*员巡视督查岗、*员教师团课讲师团、*员教师学生成长合伙人三个教师团队。他们带领学生开展了“五个一”工程主题教育活动,即每月读一本好书;每月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住校生)每周给父母打一个感恩电话;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做一件好事。学校还在着手编印《学生“日行一善”50例》,拍摄制作《“日行一善”微电影》。
榜样教育催动了学子们的向善之心,涌现出一批以“全国最美中职生”杨诗怡、“浙江好人”助人榜样耿强强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价值引领则点燃了*建品牌的星星之火。*学部“公里的爱”校企合作援疆,艺术系的“90(90后师生)+90(90岁老*人)志青春”社区志愿服务,机电系“1+13工匠先锋行动”*校合作共育绍兴工匠,财信系“春芽计划助力乡村振兴”等近10项*建育人品牌,切实以价值引领念好“育人经”。
行动共同体: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就“团队效应”不久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德育名师工作室评选标准(讨论稿)》出炉,为浙江省中职校职级班主任评选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绍兴样本”。可以说,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牢牢抓住班主任队伍这个“牛鼻子”,为“落实核心素养,涵养生命气象”这根射线,找到了终点。
年初,学校组建了6个德育名师工作室,领办人分别是浙江省名校长、市级名师、最美教师、优秀班主任、成长导师获得者等人,带动全校班主任投身育人研究与实践。工作室联合学校多方力量,开发了包括微课、专家视频讲座、微电影、心理慕课、互动情景剧、微班会、拓展实训等类型的德育数字媒体资源库和信息化德育资源。不止于此,依托德育名师工作室,学校筛选本校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编制出《班主任规范操作方案》,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实战策略”。
“团队效应”跑出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加速度”。工作室成立至今,曾多次在市、区兄弟学校开展了德育名师研讨会及德育论坛、沙龙活动。年10月,德育名师工作室领办人朱文龙在浙江省中职学校德育年会中作了《德育叙事研究以及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专题报告;省成长导师培训活动中,作了“我们一直在路上”的讲座。10月,温州苍南职业学校德育教研组、德育处来校交流学习,德育名师工作室机制成为了分析的样本,受到肯定。
成长共同体:家长、企业成高素质“合伙人”“家校共育、校企共育,核心是‘育’而不是‘学’。家庭、企业和学校,应当共同参与到构建孩子完整的‘成长记录’中,全面勾勒出孩子完整的成长轨迹。”在钱金星校长的领衔下,学校组建家企课程资源库,让家长、企业深度参与育人工作,成为高素质“合伙人”。
家长成老师,新家校关系构建教育新格局。学校成立“班、系、校”三级家长共同体,并由家长自荐、民主选举产生家长委员会,协商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同时,在坚持自愿、量力而行、发挥特长的前提下,鼓励家长成为学校兼职教师和兼职班主任,从而搭建起了家校协作、无缝衔接的立交桥。学校各类活动都能看到家长的身影,例如11月的“红色匠心青春向*”诗歌朗诵比赛,家长以评委和志愿者身份出现在学校。12月的家长会,开到了企业里。
企业变主人,新校企合作深化双主体机制。一是让企业老总变身成为编外班主任,参与制订德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德育活动内容和德育评价体系。尤其在制订德育评价体系时,引入企业用人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将侧重点放在职业道德上。二是让企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格言进校园、进教室、进寝室,充分把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传播给学生。
通讯员:郭莉
责任编辑:吴家宏
排版编辑:邢筱
审核:高灵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