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这项两岁的制度对维护浙江公共利益作了
TUhjnbcbe - 2025/3/15 18:35:00

省检察院供图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实行两周年了!7月18日,省检察院举行了检察开放日暨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对口协商活动。

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正式确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施两年来,浙江检察机关扛起公益诉讼这把“利器”,依法行使监督权,坚决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办理了一批质效俱佳的典型案例,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年7月至年6月,全省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件,比上年同期上升11.38倍;启动诉前程序案件件,同比上升13.02倍;向法院提起诉讼件,同比上升13.15倍,公益诉讼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领域占诉前程序案件总数五成以上

从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助力“海洋蓝”,浙江检察机关一直把服务“美丽浙江”和大花园建设作为公益诉讼的主要方向,筑牢保护青山绿水的坚固屏障。据了解,一年来全省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领域公益保护领域诉前程序案件件,占诉前程序案件总数的55.05%。

今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舟山市检察院联合宁波海事法院曝光一批查获海龟的视频,画面内容触目惊心。就在当天上午,舟山市检察院就收购、运输、出售海龟破坏海洋野生动物保护资源的15人向宁波海事法院提起三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15名被告在各自的侵权范围内连带承担生态修复赔偿金共计.6万元、鉴定评估费元,并公开赔礼道歉。

这是迄今为止舟山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涉案人数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也是全国首例由检察机关向海事法院提起的海洋生物资源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15名被告尽管有些未全程参与海龟贩卖,或负责收购、出售,或负责运输,或进行居间介绍,但他们每个人的行为共同造成了海洋生物资源破坏。”舟山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旭征说。

除环境资源外,浙江检察机关也将食品药品安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财产保护以及英雄烈士等领域作为重点公益保护对象。

年12月30日,李某、吴某在杭州市萧山烈士陵园身着仿纳粹德军制服进行拍照。事后,李某将照片发布并扩散,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杭州市检察院审查认为,李某、吴某的行为系对烈士革命精神的诋毁亵渎,侵害烈士荣誉,明显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今年1月30日,杭州市检察院依法履行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在《检察日报》发布公告。期限届满,无适格主体提起诉讼。为此,4月4日杭州市检察院决定对李某、吴某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5月21日,杭州市中级法院当庭判决:由两被告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据了解,该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以来,浙江首例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英雄烈士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为民而战”率先成立公益损害与诉讼违法举报中心

视频:现场展示的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温州市鹿城区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公益诉讼案

去年,浙江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成立公益损害与诉讼违法举报中心,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公益保护的关切。一年来,全省举报中心共接收群众举报线索件,其中公益损害举报线索件,占接收总量的55.01%。举报中心审查后移送公益损害举报线索件,占移送总量的48.8%。

通过群众举报和线索移送,浙江检察机关及时查办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公共利益的案件,如嘉兴市秀洲区某公司污水直排公益损害举报案,岱山县某医药公司销售过期药品公益损害举报案等,取得了很好的监督效果。

同时,在全面覆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保护五大领域公益保护的基础上,全省检察机关还积极探索其他领域案件办理,维护更广泛的公共利益。

宁波市海曙区检察院大胆探索创新,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当地通信管理部门发出整治“骚扰电话”的检察建议。监管部门和当地运营商代表对检察建议作出回复,承诺加强预警、监测、识别和拦截,并加强源头治理,规范商家的业务推销行为。检察院也向运营商提出进一步落实号码实名制等改进建议。

绍兴市越城区检察院针对多座古桥文物遭到人为破坏问题,督促文物保护部门依法履职,及时查处破坏文物违法行为,并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越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文物保护长效机制。

“公益诉讼效果如何不能检察院说了算,要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了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活动,对办案质量和效果进行评判总结,积极邀请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参与评价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职,是否整改到位,事后是否存在反弹回潮,公益损害问题是否得到真正有效解决等公益诉讼工作成效。

据了解,温州鹿城、龙湾、乐清等地检察院还建立引入第三方公益诉讼效果评价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益受损地社区代表、相关领域专家和新闻媒体记者全程参与“回头看”活动,实地走访查看整改情况,召开评估会,共同检验公益保护效果,获得人民群众普遍好评。

共筑合力行政机关回复整改率达99.25%

据介绍,7月11日,浙江嘉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三地检察机关依托苏州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和巡回工作站,联合对太浦河流域跨界污染情况进行现场检测,发现一条公益诉讼线索。这也是三地检察机关首次共同开展公益诉讼线索摸排、勘验取证和初步调查工作。

如何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形成保护合力?全省三级检察院采取专题报告、信息专报等方式,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重大案件办理情况、重大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重大问题,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以法治方式更好地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记者了解到,目前,温州、义乌等77个市、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出台了支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初步形成以检察机关为主、行政机关协同配合、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公益保护工作格局。

此外,全省检察机关在加强与法院、行政机关等部门之间沟通协作的同时,加强检察机关内部一体化办案机制,探索跨行政区域检察公益诉讼协作,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特别是专家学者、资深法官、专职律师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借助“外脑”优化、强化检察公益诉讼工作。

全省检察机关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诉前程序,使绝大部分案件在诉前阶段得以有效解决,通过向行政机关发送诉前检察建议、召开诉前圆桌会议等措施,督促其依法履职,实现自我纠错,以用最小的司法资源获得最佳的社会效果。据统计,一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行政公益诉前程序案件件,占全部诉前程序案件的95.57%,已到回复期的行政诉前程序案件中,行政机关回复整改率达99.25%。

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行政机关履职有困难的,会及时加强沟通协调,协助行政机关排除障碍,共同推动公益保护落实到位。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项两岁的制度对维护浙江公共利益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