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前秦风云9枋头易姓第五节南来北往的客
TUhjnbcbe - 2025/2/26 18:56:00
兰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上节内容回顾:雷弱儿等抵达建康,受到秘密派驻建康的蒲安的接待欢迎。蒲安先向他们介绍建康的城垒,后又陪着李威等到宫城一带游览。江南的风土人情,令随行的二位小将眼界大开。

◆本节内容简介:殷浩离京去了京口,雷弱儿和李威只好等待。他们来到秦淮河,跟蒲安在此结交的两个友人餐叙。秦淮边上几个南来北往的客,就着一壶浊酒,笑谈当今天下事。

★故事发生时间:年五月。地点:建康城秦淮河地带。

次日一早,蒲安领着雷弱儿等从陵阳门出城,来到位于建康廓城西南面的西州城。建康城共有六座城门:南面三门,宣阳门为正门,东侧为开阳门,西侧为陵阳门;东面二门,清明门和建春门;西面有西阳门。

很是不巧,门房里面的人告诉他们,扬州刺史殷浩到京口去了,要过几日才能返京。看过名帖,此人似乎猜出了访客身份的特别,很是客气,说刺史大人一回来他就立即禀报,让他们三日后再来。

人未见到、信未送出,雷弱儿不免有些着急。李威安慰他说,既来之则安之,不妨利用这几日空闲四处走一走,正好领略一下江左的风物人情。听了这话,苻产和苟辅乐的眉开眼笑,雷弱儿却说:“要去你们去,我回去睡觉了!”

几个人正在往城里走,忽听后面有人大声招呼:“老蒲,你怎么在这里啊?”

蒲安扭头回顾,眉开眼笑:“嗬,老吴,你几时回来的呀?”

老吴是一个中年男子,矮墩墩胖乎乎,他回答说:“有几日了,约了老顾正要去找你呢!”老顾是一个干瘪的老头,蓄着稀稀拉拉的胡子,看上去应该已经年过半百。

雷弱儿

蒲安说:“看你的模样,这一趟当是赚了不少吧?”

老吴又答道:“那还不是托你的福?今日我请你吃饭!噢,这几位是……”

蒲安说:“都是我的朋友,刚从北边过来的。他们在做毛皮买卖。”说着,他为双方作起了介绍:“这位姓雷,是我分别多年的故旧;他姓李,我的乡党;这二位是他们的伙计……老吴和老顾都是我在这里最好的朋友。”

雷弱儿拱手说道:“鄙人……雷池,应蒲兄之约来贵处一游。”

李威点头说了句:“幸会!”

苻产和苟辅在一旁咧嘴一笑,算是打过了招呼。

“好,老蒲的友人,也就是我们的朋友!诸位远道而来,老弟今日正好为你们接风洗尘。老蒲,我们这就去老地方,如何?”老吴显得很真诚。

看出雷弱儿心存犹豫,蒲安连忙向他作解释:“他们二位原本都在衙门里做事,对江东的人情世故最是熟悉。尤其是这位顾兄,满肚子的典故呢!”

雷弱儿听出了话音,知道这顿饭是非吃不可了,只好笑着说:“那等会该向二位兄台请教了!”

建康商人

于是,蒲安和老吴雇了两台车,一行人沿着朱雀大街往南行。蒲安在车上告诉雷弱儿,那位老吴祖籍冀州,本来在广州刺史衙门里做事,几年前弃官从商,如今专事从广州贩运蒲扇,因为向他借了些本钱,所以急着还人情。老顾是本地人,曾在荆州刺史陶侃的帐前效力,庾亮督刺荆州时将陶侃之子陶称处死,他官场失意,在家赋闲。

这条大街宽敞平直,但用篱笆分隔成了三幅,中间那一幅是专供皇帝出行用的御道。两侧都栽上了树木,浓荫蔽日,街中那两道篱笆上面也爬满了绿绿的枝条,带给人闹中取静的感觉。

李威注意到,这一带虽说已是南门城外,但同样街市繁华,人烟阜盛,热闹丝毫不亚于城内。

蒲安介绍说:“我们要去的长干里在秦淮南岸,属秣陵地界。秣陵和建康号称‘京邑二县’,同属丹阳郡。以秦淮为界,北属建康,南归秣陵。两岸通行用浮桥,他们称作‘航’,系连船而成。秦淮上面共有二十四航。那一带是建康最繁华的地方,有条乌衣巷(在今南京中华门外秦淮河南部地带),从前是孙吴的兵营,如今成了南渡大族的聚居之地,已故丞相王导的府邸也在那里,仅他们琅邪王氏就占去了大半个街巷。长干里则是商贾汇聚之处。”

“安叔,我看你都快成江左的人了,就差一点吴侬软语呢!”李威风趣地说。

南京秦淮河仿古画舫

蒲安笑着说:“这人嘛,总得入乡随俗啊!”

说话间秦淮河到了。他们在朱雀门下车,从朱雀航上来到了秦淮南岸。

走进老吴说的老地方,蒲安挑了一间临河的雅座,吩咐小二赶快上茶,然后便跟着老吴张罗酒菜去了。

雷弱儿和李威在勾栏槛窗边坐下来,一面品茶一面观赏秦淮风光,只见各式各样的画舫穿行期间,撒下一串串吴侬软语、箫管笙歌,好一派江南水乡秀色!苻产和苟辅无心饮茶,趴在窗边向河中乱望一气。

蒲安和老吴很快就安排妥当了,大家都坐下来,开始攀谈。

“雷兄不是头一回来建康吧?”老吴询问。

“我做的虽是南北的买卖,但往西边跑得多,东边只到过彭城。这次应老蒲的邀约,特来首善之地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今日能跟你们二位相识,真是有幸!”雷弱儿答道。

“雷兄客气了!路好走么?”老吴又问。

“不大好走,如今天下不太平啊!来时看见大队官军北上,这南北之间怕是又要生战了。”雷弱儿说。

南京秦淮河仿古建筑

“老吴,我这几位朋友生长在北方,也就是这里所称的‘伧子’。他们初来乍到,对江东的风土人情自然好奇。你和顾兄见多识广,不妨挑些有趣的事,说给他们听一听,好让他们不虚此行。”蒲安插言道。

酒菜都上来了。老吴正要为大家斟酒,苻产抢先捧起了那只青花瓷壶,乖巧地说:“大人们只管说话,斟酒是在下的事。”

“那就有劳小哥了!”老吴客套了一句,顺着蒲安的话头说:“不能这么说。如今南北阻隔,我和顾兄也很想知道一些北边的事情呢。”看见酒已斟好,他举杯相邀:“来,先共饮一杯!”

将杯中酒饮完,雷弱儿咂巴着嘴说:“嗯,这酒不错!”

蒲安介绍:“它名叫若下春,出产于吴兴郡乌程县(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下菰城),是江南的名酒。”

雷弱儿接着说:“时下北边的情势很不妙。那石虎上皇帝尊号不出四个月,命就弄丢了,幼君继位,女主临朝,勉强支撑一个月便生出了大变故,接下来,恐怕还是不得消停呢!”

李威补充道:“刚刚听说,石赵扬州刺史举寿春归顺圣朝。”

江南园林

“北方将乱怕是免不了,所以朝中北伐之声又起。就在本月,先是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温自江陵(今湖北宜城市南部地带)出屯安陆(今湖北安陆市地带),一面调兵遣将,一面上疏要求兴兵;接着便是征北大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褚裒在京口戒严,派兵进驻彭城和下邳。”老吴说。

凭借平蜀之功,东晋荆州刺史桓温于去年升任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临贺郡公。

“石赵合该败亡,不亡天理不容!有道是天下分久必合,这回南北或许又可重归一统呢。”李威说。

“兄弟何出此言?”老吴眼瞅着李威,面带微笑地问。

“李某虽只是个做买卖的,但也留意时局,毕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西边的襄阳,东面的寿春、彭城,历来是南北必争的要冲,圣朝这次若东西并举,那克复中原不就指日可待了吗?”李威慨然答道。

“这位兄弟身处河北却心系朝廷,殊属可嘉!只不过事情恐怕不会像你想的这么简单呢。”不曾说话的老顾也开口了,不过语气中似乎带有一些讽喻。

“哦?”李威丝毫没有介意,举杯邀请老顾共饮,嘴里说道:“还望先生指点迷津!”

李威

“雷兄,”老顾却转向了雷弱儿,“不知你是否听说‘无过雷池一步’这句话?”

雷弱儿被问住了。刚才自报家门,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名字有点不雅,便现编了一个。他小时候体弱多病,父母呼他弱儿,等到需要换个大名时,双亲已经不在了。

老顾没等雷弱儿作答,接着说:“这里咸和年间曾发生苏峻之乱,你们肯定知晓。当时我朝显宗成皇帝也是年幼践祚,由其母舅庾亮和王导大人辅政。历阳内史苏峻平定王敦有大功,因受庾亮的猜忌而反叛。时任江州刺史温峤正欲率兵勤王,却收到了庾元规的密信,信中写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原来,这位国舅爷不放心荆州刺史陶侃,要求温峤留驻江州,勿要越过雷池(即大雷水,在今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以南、望江县西境长江北岸龙感湖、大官湖及泊湖一带)。后面的事就无需多说了,苏峻攻入建康,将宫殿焚毁,把皇帝挟持到石头城,庾亮仓皇出逃。幸亏陶士行不计前嫌,顺水而下,与温峤等勠力同心,终将叛乱平息。”元规,庾亮字。士行,陶侃字。

见雷弱儿还是一脸懵懂,老吴笑着说:“顾兄你就别绕弯子啦!雷兄有所不知,南北其实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只不过胡人来得直接,而我们这边则多出了几分玄机。从前的事就不说了。这一回褚裒大人匆忙兴兵北上,面子上是要乘间伐赵,骨子里是不想让桓元子出风头!”元子,桓温字。

“吴兄,你这话更让我摸不着头脑了。”雷弱儿说完,瞥了李威一眼。

水乡江南

“呵呵,诸位欲知江东事,不妨先记下这两条:一是门阀执政,二是荆扬之争。这二者都离不开世家大族。当初元帝过江,延续正朔,琅邪王氏出力最大,所获也最多,其鼎盛之时,王丞相总摄朝政、王敦雄踞大江上游,遂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后来颍川庾氏凭借外戚身份继起,庾亮兄弟参预朝政,染指荆、江。斯人已去,如今的王氏和庾氏今非昔比。此间又有高平郗氏、庐江何氏、阳翟褚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太原王氏等,要么握有实土,要么参知朝政,也称得上一流的高门。以上就是门阀执政的大概。我朝蹇居江东,荆、扬为诸州之翘楚:荆州控大江上游,兵强财富,地逼势危;扬州系国之畿甸,皇家根本,谷帛所出。江、豫、徐、兖四州地位虽稍逊一筹,但实力也不容小觑:江州居荆、扬之间,要么跟荆州合体,要么作扬州呼应;徐、豫二州虽系侨置,但仍存有实土,均为御胡护都之重镇;兖州实为徐州之附庸,故多由徐州刺史兼领。其他如梁、益、宁、广、交诸州,处于边地,无关肘腋;至于幽、冀、青、并,则仅存其名,遥领而已。这荆、扬二州之间的心结,可谓由来已久,已是积重难返。王敦反叛、雷池故事,都是例证。”老吴侃侃而言。

“现任扬州刺史不是殷浩大人么?徐州刺史褚裒大人缘何又卷进来了呢?”李威也瞥了雷弱儿一眼,追问道。

老顾接下了话茬:“永和元年,庾翼去世之前曾上表朝廷,希冀由他的儿子庾爰之继领荆州,可是辅政的何充大人却力荐时任徐州刺史桓温。桓元子倒是未负重托,很快就为朝廷灭了成汉,他自己也成了个强人。褚裒大人原本应当居中任事,可他既不愿步外戚庾氏的后尘,又得替自己的女儿和外孙支撑天下,便苦求外出,先做江州刺史,如今又刺徐、兖二州,出镇京口。永和二年何充大人去世,朝廷由司徒蔡谟与会稽王殿下共同辅政,其兼领的扬州刺史则由殷渊源接任……这是褚裒大人拿的主意。”渊源,殷浩字。

南京秦淮河仿古建筑

“哦,原来如此!”雷弱儿露出一副豁然开朗的表情。

老顾继续说:“你们应该也听说了,殷渊源醉心玄学,名高江左,为人倾慕,号称风流之宗。他原本无意仕宦,屏居墓所将近十年,累辞征辟。三年前由褚裒大人举荐和会稽王苦苦逼请,他才出来做了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朝廷起用他,看重的是他的名气。谢尚、王濛就曾极言‘渊源不起,当如苍生何!’桓元子跟殷渊源迥然不同,他一心想着建功立业,也要光大自家的门户。论玄学的功底,他比不过殷渊源,而他的武略却远远胜出。虽说朝廷奖掖了他的平蜀之功,但殷渊源一出来便做上了扬州刺史,又参综朝权,令他很不痛快,认为朝廷是利用渊源来制衡他。朝廷这边既然担心桓元子坐大,也就不乐意将北伐之事交付于他,这才有了褚裒大人的亲自出马。”

“如此看来,朝中的大人们竟是各有各的打算了?”雷弱儿又露出一副惊讶的表情。

“唉——”老吴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自南渡以来,为博取人心、彰显自己,张罗北伐的人并不在少数,无奈没有几个人是全心全意。大家想得更多的,是以此来制衡朝廷,为自己增威、为门第添势。唯有祖士稚算是个例外,没有藏掖什么私心。”士稚,祖逖字。

“老吴,你说国丈爷这次出马,胜算几何呢?”老顾笑着问。

“呵呵,”老吴狡黠地一笑,“这恐怕还得就教于雷兄和李兄他们了!”

秦淮歌女

“别光顾着说话。来,雷某借花献佛,敬二位一杯!”雷弱儿说着站起身来,扬起脖子先将杯中酒喝干。

看出雷弱儿无意再深谈南北战事,蒲安便有意将话题岔开:“二位,近来有没有什么趣闻轶事啊?”

“有啊,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市地带)就出了件稀奇的事!原鄞县令梁山伯去年病逝,葬于清道山下。今年墓前突然来了个妙龄女子,就在她抚碑痛哭之时,那墓突然开裂,这女子倏地不见了,据说是进到墓中去了。有知情者说,此女名叫祝英台,曾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三载。等到山伯晓知其为女儿身前去求婚时,她已被父母许配给了马姓人家,山伯因此悒悒而终。你们说这件事奇不奇呢?”老吴说。

蒲安鼓着眼睛追问:“真的?假的?”

“确有其事,我也听说了。”老顾点头附和。

雷弱儿尽管有些将信将疑,但还是望着李威不无感慨地说:“世间若真有此情,那也该泣鬼神了!”

李威没有吱声,独自将杯中酒饮了。

接下来,几个人又说了一些闲话,兴尽方散。

上节:前秦风云:9、枋头易姓︳第四节:建康城来了几个北方的毛皮商人

下节:分别时殷浩塞给雷弱儿一枚棋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前秦风云9枋头易姓第五节南来北往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