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知识密集解析
TUhjnbcbe - 2025/2/8 17:26:00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当时的社会名流在会稽郡山阴县兰亭这个地方聚会,饮宴时大家作了不少诗,后来编辑成了诗集,因为是在兰亭写的,所以这个诗集称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为《兰亭集》写了一篇序言,这就是《兰亭集序》。跟我们现在书籍开头的序言功能是一样的,总是要找一些有名的人来写。据说王羲之当时是在半醉的状态下,用鼠须笔和蚕茧纸写成兰亭序的草稿,酒醒之后想要重新写一遍,怎么也达不到当初那种效果,是有意与无意之间形成的灵韵之作。

唐代何延之《兰亭记》里面记载,兰亭序一直在王家珍藏,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因为智永出家了,所以圆寂前将兰亭序给了弟子辩才,这时已经是唐朝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于是派监察御史萧翼扮成书生从辩才大师手里把兰亭真迹骗了过来,还有传说辩才大师气郁而死。阎立本为此还画了一幅《萧翼赚兰亭图》,辽宁博物馆里有宋代的临摹本。

唐太宗拿到兰亭真迹后让当时最厉害的几个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等人临摹,另外唐太宗还令当时弘文馆最厉害的拓手冯承素等人对兰亭序进行最高技术的复制,也就是采用双钩填墨法。其实就是用薄纸盖在真迹上,辅以灯光,把每个字勾出轮廓再填墨,这样就可以无限接近原貌,用来勾线的是那种极细的笔,不会污染原作。

唐太宗把兰亭真迹带入了自己的坟墓,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二百多年后,李世民遭遇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耀州节度使温韬。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的乾陵不知道什么原因,只要遇到挖掘就天象骤变,飞沙走石,历代的盗墓者都没有得逞,包括民国的时候,所以至今保存完好。除了乾陵之外,温韬几乎发掘了自己辖区内的所有唐朝帝陵,他从地道进入了唐太宗的昭陵,将陪葬的物品全部搬走。

虽然历代的盗墓者非常多,比如汉末的曹操,唐末的黄巢,民国的孙殿英这都是比较大的盗墓贼了,但相比于温韬还是弱了一个级别,温韬造成的破坏力位居所有盗墓者之冠。到宋朝赵匡胤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下旨对历代遭到盗掘皇陵进行了重新修整,其中就包括十几座唐朝皇陵。温韬的外甥郑玄素是当年盗发唐陵的直接参与者,据他回忆在昭陵中亲眼看到众多陪葬书法作品中有兰亭序,这是兰亭序真迹出现的最后场景,之后就从人间消失了。

现在谈到的兰亭序都是指它的临摹本和复制品,因为武则天的乾陵一直有神秘力量护体,保持完好,所以有人推测兰亭序真迹在武则天的乾陵里,当然这只是猜测,历史就是由传奇编织而成的。最有名的是冯承素的摹本,因为上面有唐中宗的神龙印章,所以称为神龙本。这个版本是所有版本中最精美的,影响最大的。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交待了聚集的时间、地点和目的,永和是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暮春就是三月,实际上就是指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大家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就是如今的浙江省绍兴市。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内史就是太守,郡相当于我们如今地级市这样的行政单位。一般的郡长官都称为太守,但是如果某个郡恰巧是某个诸侯王的封地,也就说这个地方有个王,那么这个郡的长官就称为内史,其实和太守是一样的。谢灵运当过临川内史,就是因为临川有个临川王。当时的会稽王就是后来的简文帝司马昱,王羲之是会稽内史,当地最高长官,这个兰亭聚会应该就是他组织的。

修禊是一种古老的风俗活动,也称为祓(fú)禊,就是在河边洗涤,散步,佩带香草之类的,跟端午节踏青其实差不多,主要的目的是驱除邪秽,是人们对健康平安的各种诉求,所以兰亭序也被称为禊帖。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0%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知识密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