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集庆桥,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马山镇丁墟村后杨,现在新的地名是袍江育贤路与越东路交叉口东南,桥东边是香江名邸楼盘。
古集庆桥是一座东西向的五孔石梁平桥。桥全长54.22米,宽2.16米。5桥孔高3.70米—3.80米,5桥孔跨径分别为3.70米、4.30米、5.60米、4.50米和3.70米。桥东置18级石台阶,长6.50米,桥西置17级石台阶,长5.60米。西侧石台阶接引桥,引桥长16.30米,宽1.95米—2.10米。
桥面铺四拼石梁,内净宽1.60米,桥上石栏置边梁上。最长的石栏板接近8米,栏板之间现在有部分用生铁攀固定,栏高0.53米,宽0.18米。引桥上也置石栏,高0.45米。栏板末端有望柱,共8个望柱,望柱粗壮,有0.45米x0.28米,柱身上刻有吉祥图案,雕工精细,柱头上雕刻石狮,但已破损严重。此桥气势宏大,设计简洁,结构稳固,古色古香。
(以上照片为年摄)
桥梁居中的栏板南北外侧,镌刻着“古集庆桥”的四字桥名。东西两桥台基用条石错缝纵横叠砌,两侧都嵌有桥联,分别为:东侧“聚石成梁通麓里康庄川惟利涉占元吉,锡名集庆锁湮流浩荡水不扬波颂太平”。题跋为“嘉庆辛酉仲秋吉旦”、“松崖邵由义敬题”;西侧“雁齿横排地接巫山联五洞,龟梁兀峙流从泾水达三江”。题跋为“嘉庆辛酉仲秋吉旦”、“杨囗敬题”。
(以下照片年摄)
中间四个桥墩采用条石错缝叠砌,由下至上略收,属于大桥墩,而不是绍兴常见的薄壁桥墩,因此非常少见。估计是为了适应当地曾是滩涂地的自然环境而设计。四个桥墩现已明显倾斜,也可看出其地基曾是滩涂地。桥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嘉庆辛酉()仲秋吉旦,民国时期重修。相传此地曾有杨姓大户,三代从政,为造福乡梓百姓,化重金修建此桥,取名“集庆”,寓意造福乡梓,汇集喜庆,吉祥太平。
作者(陈树尧)简介: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秘书处秘书,绍兴市古桥学会理事,绍兴市古城民俗文化摄影协会组长,绍兴市乡土文化研究会成员,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成员,绍兴市关工委科普团成员。(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