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s://m.39.net/disease/a_6090526.html都说越城是绍兴古城的代表,小桥流水、白墙黛瓦。但只要你走出环城河,走出这8.3平方公里的老城往东,不到一二十公里,便会看到属于江南的田园风光,这里有湖有山,有花田有竹林,有飞鸟有茶园,还有鲁迅童年的乡野记忆。
漫步在陶堰、孙端和富盛,你能感觉到这里的乡村美如画卷。近年来,越城区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依托乡村独有的文化资源禀赋,深挖特色,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美丽乡村催生出多元新兴业态,带动了当地农民共同发展。年,越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仅1.55,该项指标常年位居绍兴市第一、全省前列。
陶堰:
东鉴湖畔的诗意水乡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奔赴东鉴湖畔看千亩油菜花田,已成为绍兴市民春天必做的打卡活动。鉴湖湿地油菜花节迄今已举办了四届,从一开始的“试水”到现在的家喻户晓,油菜花节已不单单是一个赏花活动,更是结合了农、文、旅等丰富元素的“春日盛宴”。
今年,主办方通过精心设计沿线景点布景,融入露营咖啡、围炉煮茶、宠物乐园、沉浸式音乐会等环节作为引流渠道,通过抖音、
油菜花节作为陶堰生态风貌的展示窗口,为当地带来了很多机遇,吸引众多项目和资金流入。近年来,陶堰街道陆续引入“东鉴湖未来农场”“泾口村共富工坊”“绍兴酒糯稻基地”等20余个项目,提升乡村发展加速度。其中东鉴湖未来农场项目总投资余万元,打造集高新农业、科研示范、数字赋能、研学观光于一体的未来农场共富示范区域,有望实现村集体经济新增收入50万元/年,新增清洁能源电力万度。而千亩绍兴酒糯稻基地将利用东鉴湖丰富的泥煤层资源,实现全国首个“生态化种植、数字化展示”的绍兴酒原料基地。
陶堰的发展离不开水。北连贺家池,南有百家湖,中贯大运河,水系相连,融会贯通。千百年来,陶堰人家枕河而居,依水而生。纵横密布的河湖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陶堰人,赓续了生生不息的清廉文化。东鉴湖千顷水域湿地是其“王牌”。依托东鉴湖的湿地环境,街道举办了插秧节、扦乌大网捕鱼节、龙舟文化节等一系列传统农事节庆活动,弘扬了带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和传统民俗。此外,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重点项目——科普宣教馆已于去年8月公布规划方案,总用地面积达.3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中。该馆建成后将开展科普展示、互动体验、研学探索等一系列活动。
孙端:“外婆家”的共富路径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鲁迅先生在小说《社戏》中这样描写记忆中的外婆家。一百年过去,破败萧索的景象早已不见,如今的安桥头村已成为乡村振兴先行村。稻田碧绿,河清岸洁,鳞次栉比的新农居粉刷一新……一派美丽水乡新气象。
在安桥头村生活了一辈子的鲁阿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村会变得这么有文化范,“来参观的游客非常多。我会和游客讲讲祖辈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鲁迅外婆家’的相关文化。”依托江南水韵原貌,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是安桥头村近年来的发展路径。从年起,安桥头村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构建文学场景打卡地、艺术乡村诗意栖居地、田园童趣体验地等特色旅游目的地。这几年来,望乡楼、闰土的瓜田、竹弶广场等景观逐一建成,让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鲁迅童年生活和水乡田园风貌。
年,鲁迅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创作基地落户安桥头村。一年后,作为该项目的促成者,鲁迅长孙周令飞把自己的工作室也安在了这里。来到祖父故乡的周令飞没闲着,就在去年11月,他策划的首届“水乡社戏”活动在孙端街道举行,人们来到鲁迅儿时看社戏的孙端皇甫村包公殿戏台原址,观赏水乡社戏,让《社戏》中描绘的场景变成了现实。此外,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越城支队也于去年6月在安桥头村成立,通过清华学生的走村入户调研,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除了“鲁迅外婆家”这块文旅招牌之外,孙端街道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花园”。近日,一款水润多汁的以色列黑桃爆红越城水果圈,吸引各路人马纷纷前来打卡、订购。这是舒欣果业从国外引进的水果品种,随着乡村直播带货的兴起,有着余亩果园的舒欣果业在原来采摘游的基础上,利用直播带货,让乡村振兴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近年来,孙端街道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新业态培育工作,辖区范围内共有7家采摘基地,种植面积达余亩,种植近20个品种的水果,实现采摘年接待人数达3.5万人次以上,产生效益超1万元。
作为越城区的农业“大粮仓”。孙端街道耕地面积达2万余亩,其中水田面积亩。优质的农业基础和广阔的土地发展空间吸引了农业巨头前来布局。年6月,全省最大农旅综合体项目——敏实生物农业示范园项目落户孙端。项目总占地约8亩,总投资3亿美元。在粮食作物种植基础上,将规划发展水产养殖、蔬菜、瓜果、家禽等项目,并按绿色有机标准进行种养。
富盛:“江南大寨”的振兴密码
说起富盛,人们的印象是“绍兴后花园”。这里群山绵延、茂林修竹。雨后,氤氲的水汽弥漫在连片的茶园之上,宛如世外桃源,自带仙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的就是像富盛这样的山区乡镇。从“初级农产品产销”到“农文旅融合发展”,富盛镇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上旺村是富盛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明星村”,当年老书记带领村民用八把山锄拓荒山开粮田的创业故事让“江南大寨”声名远扬。时光变迁,四十年过去了,现在上旺发展的“发动机”换成了农文旅融合,在“红心上旺养心岩里”这一主题下,镇村齐心,不断夯实乡村基础,充分发挥“江南大寨”红色资源优势和岩里自然村生态优势,积极创建乡村振兴先行村。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基础建设逐渐扎实,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人气有了,新产业也来了。”上旺村*总支书记韩友法说。发展农文旅,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今年以来,上旺村清退低散乱业态12家,整合低效无效村集体资产房屋16处,流转土地60余亩,全新打造上旺共创产业园,原上旺接待站即将转变为Cyclecycle乡村面包民宿,御茶村茶业、蓝泊咖啡、周清*酒等新轻食产业齐聚上旺。
从“江南大寨”到如今的乡村振兴先行村,上旺的蜕变离不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导。近年来,富盛镇坚定不移发展生态经济、美丽经济,不断优化配套设施建设。去年10月底完工的富盛镇游客中心经过改造建设,已成为集旅游接待咨询、便民服务、特色产品周边售卖、特色文化展示、智慧旅游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场所。此外,位于富盛镇倪家溇村的越富生活馆也在去年开始运营,该馆建筑面积共0平方米,一至三楼分别设特色农产品展销馆、物流共配中心、农产品直播间、宋韵文化馆、*建文化馆等多个功能区域。通过以“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宋韵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助力共富项目。截至4月,越富生活馆已开展30余场线上直播带货,累计实现直播销售额近万元,获评全省首批百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
酒香也怕巷子深,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越来越扎实,但如何吸引更多的人知道富盛、走进富盛成了新课题。为此,富盛镇积极探索品牌效应,依托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接连举办了“富盛抹茶马拉松”“富盛春笋节”等文旅节会活动,带动了特色酒店、精品民宿、研学基地、共富驿站等一系列共富产业落地,让更多村庄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以农文旅融合的模式,实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