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风光吸引了中国历代思想先哲、文人墨客前来游历论学、探幽访胜。东山一带,东晋名相谢安、书法家王羲之等大批名人雅集于此,其情怀、作品、行为都成为后世仰慕、模仿的对象。王圣洁摄
图为浙东运河自钱塘江边进入绍兴的河段。河道右侧树立有“-A”号大运河遗产区界桩。正在修建的浙东运河博物馆,就坐落在遗产区旁。河道左侧是被誉为“大运河国道”的国道线,也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条重要体验通道。戴秀丽摄
日前,本报记者对浙东运河、“浙东唐诗之路”的保护和融合进展进行了调研体验。
年,浙东运河成为正在申遗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大运河漕运功能体系,成为东亚大陆上历史悠久的陆路与海上交往的关键性实证。近年来,“浙东唐诗之路”也叠加到浙东运河上,同样形象地描述了运河遗产地精神,更赋予这段线路以鲜明的“东方”色彩。
成为文化遗产
今日的航道已远离了史迹。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大运河遗产小道”延伸到钱塘江北岸龙山闸。那时,标号为“-A”的大运河遗产区界桩孤零零地立在车辆呼啸而过的路边,毫不起眼;而现在,这一带已建起大片的公园,逐渐与六和塔和钱塘江大桥景区连接起来。京杭大运河的南端终点,也就成为了这里众多“网红”景点中的一个小众、专业打卡点。
跨过钱塘江,南岸就进入到文化遗产意义上的浙东运河范围。南、北一起看,钱塘江连接了南北漕运,也使遥远内陆通江达海。浙东运河一开始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