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绍兴这座小山丘,简直就是一部2500年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医院电话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2/8583153.html

走得出世界的圈,走不出故乡的圆!

虽然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很多人都踏上了外出工作的道路,但对于故土情深的绍兴人而言,每一次回家都是重温所有的美好记忆。

这里有他们*牵梦萦的乌篷船、乌干菜,这里有他们心心念念的老台门、老邻居,这里更有年的文化底蕴,绽放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

绍兴哪怕是一座“小山丘”,都掩藏着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74米高的府山,即是如此。府山,因其盘旋回绕、形若卧龙,曾名为“卧龙山”。又因越大夫文种葬于此,亦称为“种山”。后因旧绍兴府署衙门设在山东麓,改称府山。

府山,之于绍兴人民,是矗立在城市中央的精神图腾,还是凝结千年吴越精髓的文化原乡。

1

贵丨丨龙脉之地

绍兴,自公元前年越国建都始,已有年建城史,府山乃龙脉肇始之地。

府山南麓勾践小城,据《越绝书记地传》记载,“周二里二百二十三步,陆门四,水门一。今仓库是其宫台处也。周六百二十步,柱长三丈五尺三寸,霤高丈六尺。宫有百户,高丈二尺五寸”。

换算成今天的单位,这座小城到底有多大呢?不妨参考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历代尺寸换算表:

虽然《越绝书地传》的作者不详,但最迟是东汉时人。因此,按照东汉尺寸:1尺=0.—0.米,1步=5尺,1里=步,勾践小城一周长度约为.—.米。

其面积也不过20个足球场那么大,这对于身为一国最高统治者的勾践来说,确实够低调。

但他却以此为王宫19年,历经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投醪欢送,最终一举灭吴,成就霸业。

府山标志性建筑——越王台,“周六百二十步(.5—.9米),柱长三丈三尺三寸(8.—8.),台高丈六尺(3.76—3.米)”,即为纪念越王勾践而建。

府山因勾践而奠定绝对的主角光环,此后,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又先后多次被选做王宫之地。

五代十国时期,威名赫赫的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年-年),封王之后,即命人于天佑元年(年),在府山上建造王宫。

说起钱镠,很多人或许不太知道,但绍兴的一些知名景点,如拜王桥、前观巷、后观巷、日池、月池坊、观音弄、钱王祠,都与此人有关。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句流传千古的情话,就是出自他写给结发妻子戴氏王妃的一封信中。

此外,宋代编撰的《百家姓》“钱”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赵”(皇帝姓氏),足见以钱镠为核心的钱氏家族的地位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钱谦益、钱其琛、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等如雷贯耳的现代名人,也都出自吴越钱氏家族。

当时,钱镠在吴越都会杭州建有王宫,越州(即绍兴)为东都,也就是陪都,主要用来“后宫游乐之地”。钱鏐有很长时间,都居住于此。

开运四年(年),钱鏐之孙、吴越国第四任君主——钱倧被废后,迁居于此,直到终老。府山作吴越王宫的时间,前后长达74年。

年,宋高宗赵构把当时的越州作为临时首都,改年号为绍兴,寄托“绍祚中兴”之意,并把越州改名为绍兴(取自”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绍兴由此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宋高宗在绍兴住的这20个月,临时的皇宫也设在府山。

俗话说,云从龙,风从虎,王宫附近是官府。府山,顺理成章地成为地方首府所在地。

从唐及吴越节度使治,以及宋、元、明、清,府山东,一直是绍兴历代府衙之所在。

解放后,市*府也设在府山附近的胜利路上。

2

廉丨丨明志之地

正如苏东坡、白居易之于杭州的意义,绍兴也有同样如雷贯耳的代言人——范仲淹。

年,和祖先范蠡相隔一千多年的范仲淹,被贬谪到绍兴,其府址就选在现在的府山,越王台的后面。

“千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江山”,范仲淹到绍兴后,为大宋江山衣不解带地忙碌着:开书院,请大儒,兴水利,疏清泉,可谓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范仲淹在绍兴的*绩确实斐然。稽山书院,启学风之盛,影响浙东诸地,为王阳明的讲学和刘宗周浙学的创立开了先河。

府衙边上的山泉,经梳理、涤污以后,水清见底,即为现在府山上的“清白泉”。一篇官场明志的绝佳诫文《清白堂记》(与《岳阳楼记》是姊妹篇,但早其5年),就此诞生来了,“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备受称颂。

爱国诗人陆游,作为绍兴人,就曾盛赞范仲淹:“向来惟一范,真是壮吾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南宋王十朋,中状元后,被任命为绍兴府签判,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院长。一到任,就赋诗一首,吟咏府山清白泉,向偶像致敬:

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一贤风。

他以身作则,提高执法标准,狠抓作风建设,号召大家向东汉廉吏刘宠和北宋名臣范仲淹学习。

两年期满离任时,绍兴老百姓给了他最高荣誉,为他立生祠,把他的绣像挂在名贤祠中,以示尊崇。(上一位由百姓立生祠的人是:唐代名臣狄仁杰!)

宋孝宗更是点赞他:南宋无双士,东都第一臣!

3

雅丨丨文化阵地

府山之上,崖壁石刻,珍宝墨迹,历史悠久,最早从唐代,最晚至明清。据记载,在全盛时的宋代,山上共有72处楼台亭阁,上百处名人书法题词。

其中,保存至今的崖壁石刻,有两块极具代表意义。

一块刻录“绍圣二年十二月晋江吕升卿明甫以提点到狱摄领州事数与宾佐宴集卧龙山”,32个字,是宋朝提刑官兼任越州知州吕升卿公款吃喝的明证。

吕知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胆大妄为地将其作乐之事,刻在府山的崖壁上。

另一块石刻的主人,却显得低调得多。去过府山,可能都会留意到“动静乐寿”这四个字,但不一定知道这是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留下的手迹。

说起这位知府大人,熟悉绍兴历史的人,不会陌生。他任绍兴知府六年,兴学馆,设社学,缓刑罚,恤贫弱,旌节考,济灾荒深得百姓爱戴,主持建成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三江大闸,恩泽千秋!

他提倡民众要注重健身与养身,动静结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延年益寿,简单易懂、朴实无华的四个词,就足以让一位十分接地气、勤*爱民的父母官跃然石上。

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尽管府山的面积不过区区22公顷,海报不过仅仅74米,但是它之于绍兴人的意义,远大于此,高于此!

山上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纪念秋瑾的风雨亭,纪念周恩来的樱花林……

归乡的绍兴游子们,不妨趁着春节回家,去府山,来一场绍兴历史文化洗礼之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