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吴山上的历史名人,个个不同凡响,去寻 [复制链接]

1#

吴山是杭州的历史名山,自从新冠疫情之后,今年还是第一次登临吴山。

登山是从新近修好的城隍阁景区主入口上去的,这条路除了比原来宽敞,还增加了花岗岩地雕和沿山壁挂着的五块古代科举考试铜版挂图以及城隍祈梦浮雕。地面还有登山温馨提示标语、历代名家“学”字和治学警句,一路走,一路看,了解“求学文化”,感受“登高如求学、求学似登高”的那种体验,让人感悟登高与求学,的确都要付出努力才能成功。

过检票口,攀登了数十道阶梯,来到山口平台。嗬,道口上有两只石狮子蹲守,路旁有一个带书卷气的古色房架,挂着一副楹联和一个“曐光灿烂”的字匾。右边的阶梯通道上竖着四块字匾,中间两块一明一隌,分别是“访城隍阁”、“览湖山景”,左面一块是元代萨都剌的诗句“天风吹我登鳌峰,大山小山石玲珑。赤霞日烘紫玛瑙,白露夜滴青芙蓉。飘绡云起穿石屋,石上凉风吹紫竹。挂冠何日赋《归来》,煮茗篝灯洞中宿。”右面一块匾也是登临吴山后的诗篇“东风吹雨百祭牲,独立鳌头醉睼明,楼阁矗天山拥寺,江湖环地水通城,中原故友浮云散,南宋诸陵蔓草平,日暮长歌下山去,蘼叶满地伴人行。”可惜没找到出处,应该是南宋亡后的文人诗。

在八仙花簇拥的花丛中我看见了一块名人纪念牌和纪念石,上面介绍了徐渭的生平和他与吴山的渊源。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老人,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事家。他以才名著称乡里,二十岁就考中秀才,但命运捉弄人,徐渭二十年间连续八次考试都未能中举。明朝嘉靖年间,东瀛倭寇进犯浙闽沿海地区,时任浙闽总督的胡宗宪钦慕徐渭的才识,在多次相邀后徐渭步入总督府,他通晓兵法,为胡宗宪积极出

谋划策,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和海盗。纪念牌上有个“才”字,上面有清初四僧之一石涛对徐渭的评价:“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徐渭在吴山还留下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尔后往前走,看到了“艺”字牌,上面有元代文学家,散曲家钟嗣成对关汉卿的评价:“珠矶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纪念石上记叙了关汉卿(-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他曾到杭州演出,创作了《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等。

又看到“忠”字纪念牌,上面评述了汪华的功勋业绩: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纪念石上记叙了他的生卒年月和主要业绩。

再寻访,再瞻仰,相继看到了“勇”字纪念牌的伍子胥;“洁”字纪念牌的阮元;“廉”字纪念牌的于谦;“学”字纪念牌的龚自珍;“敏”字纪念牌的李卫。

据说,吴山上的名人大观,是以“诗词文理书才艺,忠勇洁廉学敏勤”这副对联的十四字,每人一字有针对性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哎呀,另外六位名人还没寻访到呢。

看了吴山上的历史名人,的确个个不同凡响,如果只是这么一看,也只能给自己留下浅浅的印痕,只有回家后好好地查阅有关资料,系统地查看每个人的生平业绩,那脑海中就会有深刻印象,就会在心中赞叹每个名人的一生都是历经艰难险阻,都付出了与常人不一样的努力,他们的不朽是与付出成正比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