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在医患关系如此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我依旧怀揣着年少时白衣天使的梦想从母校毕业了。同年8月我医院参加工作,随后选医院进行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当初选择这里唯一的原因是自己那微薄的收入只能选医院,后来我很庆幸选择了这里,因为这里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和许多可爱的人儿,在这里我很开心。
还记得初来乍到时的场景。胡主任让我们每一个规培生做自我介绍,并让科室里的老师给我们讲解科室的方方面面以利于我们早日熟悉科室。医院,偌大的放射科,这就是我接下来三年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心生向往、满怀期待的我开始了规培之路。规培为期三年,除去临床的六个月、核医学的三个月、超声科的三个月、病理科的一个月,剩下的时间都是在放射科轮转。最初的时间里,胡主任先让我们在技术组熟悉环境以及一些常规操作流程。随后学习医师助手的工作-上机进行图像后处理以及学习消化道造影。在放射科的第一学年,大半时间我都是在处于这样的节奏:每个月一星期写报告,两星期进行图像后处理,一星期做消化道造影。由于以前实习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基本学会了图像的常规后处理以及消化道造影,因此现在的学习对于我而言都很简单,唯一缺憾的是没有上级医师手把手教我。随着工作时间增加,我处理的速度变快了,闭上眼睛都能清晰记住操作界面上那些长串又生硬的英文按键;这期间有过抱怨,为何作为诊断医生的我们每天都要上机做一些与诊断无关的工作,然而现在想想当初的自己实在是幼稚可笑,至于为何,想来经历过的人大概都会明白吧。再来谈谈消化道造影吧,第一周带我的是超哥,他操作规范,很有耐心。结合我之前实习时积累的知识,第三天我就独立做了两个简单的患者,一周下来基本的操作也都会了;又巩固了一周之后,第三周就是自己单独操作了。刚开始的我仍然会有些许生疏,但结合章士正主任所著的造影资料,渐渐地便也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操作及诊断。
时光匆匆,就这样,大半年过去了。15年7月份我开始了临床的轮转,先是两个外科,接着是两个内科。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消化内科了。尽管消化内科的工作很忙,但是老师们会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给我们讲解知识。每天都有早查房和晚查房,每个医生对患者都很关心负责,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的干练,让我钦佩不已。恰巧也是这个月我要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理论结合实际,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半年的临床轮转结束后,再回到放射科写报告时,并没有觉得生疏,反而思路变得清晰;以前不敢写不会写的,现在很多都会了也敢写了,第一次领悟到临床知识对于我们放射科医生的重要性,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放射科医师,仅仅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16年2月我开始了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放射科夜班,内心的忐忑和兴奋自然是不用说的,还好有二唤在,所以也不会害怕。在放射科的第二三学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写报告,上机的排班比以前少了很多。诊断功底就是在反复不断的学习、纠错的过程中成长的,感谢邵医的这三年学习,感谢各位老师们的指导!
邵医放射科每天都有网络教学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现在回想起来只能感叹当时仍然不够努力学习。每周四下午的例行回顾性读片是疑难病例大讨论以及自我纠错和升华的学习活动,看到各位老师各抒己见、意气风发,内心满是惊叹、钦佩以及敬仰,从中我见到了很多罕见病以及常见病的罕见表现。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学习活动不能一一赘述。规培这三年可以让一个人成长,也可以让一个人原地踏步,关键取决于自己。
如今,已是17年8月,三年的规培已是尾声。离别之际,难免有些不舍,回首这三年,有很大的收获,亦有缺憾。感谢邵医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感谢胡主任!前方的路注定充满挑战,青春还有,梦想恰好,愿从这里出发,我们都不会忘记是为了什么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