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研课程思政引领思辨课例实践ld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橘绿时”,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好时节,“绍兴市小学数学第二届研学共同体”第六次活动如期在诸暨市明德小学举行。

群贤毕至,名师咸集,研学共同体成员与诸暨市各小学骨干教师余人齐聚明德小学报告厅,进行实践研讨活动。

活动围绕主题“课程思*引领思辨课例实践”,5位老师分别从画图、想象、对比、探究、猜测五个方面,思辨性地进行了实践展示。

No.1

《加与减》——王燕

诸暨市暨阳小学王燕老师执教了《加与减》一课的教学。

王老师巧妙地从一副小鸟图引入,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她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打破一图一算式的思维定势,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接着,王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整理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让他们通过纵、横、斜多个维度对算式的排队规律进行探究,初步了解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最后的创意画算式环节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No.2

《线段、射线和直线》——相芹芳

随后柯桥区杨汛桥中心小学相芹芳老师执教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一课。

相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在她亲切的话语中,孩子们积极探索,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数学特征;在她智慧的引领下,孩子们用手势展示线的走向,体会延伸的无限可能;在她巧妙的提问下,孩子们勇敢发言,理清了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相老师教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感知、内化和比较,明白求同存异是社会人生的重要理念。

No.3

《数学广角——集合》——王莉萍

下午第一堂课,上虞区博文小学王莉萍老师执教了《数学广角——集合》。

王老师用姓名签贴一贴的方式入手,产生“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人怎么放”的问题,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切身感受韦恩图的重叠现象。王老师的整节课引领学生经历“问题提出——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模型建立——模型运用、推广、拓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逐步理解图中各部分的含义,增强用集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

No.4

《分数的初步认识》——张燕芬

下午第二堂课,诸暨市城西小学张燕芬老师执教了《分数的初步认识》。

张老师从“唤醒平均分”开始,借“平均分成两份”感知一半,继而循序渐进引出二分之一,提升学生思维。她将分数的书写顺序与分数各部分的意义联结,在之后的练习中,设计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四分之一。孩子们从多样化的折法中,真正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这节课张老师在探索中融入了思辨思想,通过三个联结:联结旧知识、联结书写方式、联结矛盾点,将思辨思想贯穿整个课堂。

No.5

《确定位置》——寿何洁

下午第三堂课,诸暨市明德小学的寿何洁老师执教了《确定位置》。

课堂通过情境引入:一艘客船在茫茫大海中发生故障,远在灯塔上的观察员该如何精确描述故障船的位置,以便救援队展开救援活动?寿老师根据五年级孩子的特点,设计了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中,老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数学课程变成合作交流、展现自我的课堂,让学生体会自主探索的乐趣,加强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思辨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自主构建,让思辨落地》

展示课结束后,诸暨市三益小学方灶娣老师向大家作了《自主构建,让思辨落地》的主题报告。

方老师根据《毫米的认识》和《植树问题》两个具体课例向大家介绍思辨性内容的挖掘。在毫米的认识中,方老师提出,思辨内容包括对现象的思辨、对关系的思辨和对训练方法的思辨。在植树问题中,她认为思辨内容包含对联系的思辨和对激活学习方法的思辨。对联系的思辨包含三部分:对纵向知识联系的思辨,对横向知识联系的思辨,对激活学习方法的思辨。对激活学习方法的思辨,体现在内容和方法的总结。

通过方老师的分享,每个老师对于思辨性元素在课堂中的落地,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从联系的视角引导学生思辨,也可以从独立的视角引导学生思辨。

《小学数学:我们这样育人》

最后,绍兴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徐雪刚老师进行了主题报告《小学数学:我们这样育人》。

教研员徐雪刚老师对“什么是课程思*?”“小学数学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思*?”“小学数学怎样进行课程思*?”三个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同时对今天上课的5位老师课堂中体现的思*元素进行分析,为大家明确了小学数学课程思*的方法和一些具体操作样例。徐老师还提出我们需要从“知识本位”转化为“以人为本”,求真、求联、求创新,做到以德育人。

思辨课堂,各美其美。通过活动,老师们更加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思想而教,为未来而教,让课堂生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明德明慧美兮远兮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