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色尚好,咱们去逸夫约会吧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会扩大吗 http://m.39.net/pf/a_6869078.html

三门县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共体赴嵊州参加第五届逸夫之春大讲坛

—聚焦学科本质,推进深度学习课堂改进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三门县实验学校教共体的老师们于4月14日共赴嵊州,参加了一场难忘的春日宴——逸夫之春大讲坛。

专家及上课嘉宾介绍

莫国夫: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师干训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浙江省莫国夫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祝贵耀:浙江省嘉善县吴镇教育集团泗州小学校长、书记,长三角名校长培养人选,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

叶柱: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上德校区执行校长(正校级),绍兴市名师名校长工程导师、绍兴市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

丁圆伟: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庆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浙江省莫国夫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绍兴市“书香讲师团”成员,绍兴市小学语文研学共同体成员。

朱元华:一级教师,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杭州市教坛新秀,上城区学科带头人,杭州市时代小学大数据中心主任。

曹蔚婷:杭州市时代教师,担任语文、品德和全科阅读的教学。参与《G20小学生读本》的编写,以及校本教材《小学学科素养读本》的编写。

张萍:绍兴市学科带头人,嵊州市逸夫小学语文大组长。她觉得读之、思之、笃行之是专业成长的捷径并努力做一名反思型实践者。

应海江:小学高级教师,绍兴市学科带头人,嵊州市逸夫小学教导处副主任。他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小课题研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备教案变成了备学生。

PART.01

春色满园关不住·精彩课堂

这个春天,除却万紫千红,同在大自然里的,还有我们活力四射的学生和老师们,他们携手同力,为我们演绎了一节又一节赞不绝口的精彩课堂,成为了春天的永恒!

语文课堂

祝贵耀《春夜喜雨》曹蔚婷《寓言二则》

丁圆伟《阿尔卑斯的猛犬》张萍《小虾》

数学课堂

叶柱朱元华应海江

《数与形》《点一点,求面积》《经过时间》

PART.02

桃花依旧笑春风·聊课沙龙

欣赏了逸夫校园里别样的“春色”后,台上的老师们依旧热情洋溢,台下的老师们也意犹未尽,于是你讲我听,你问我答,我们进行了一场轻松又有深度的聊客沙龙。

PART.03

拂堤杨柳醉春烟·总结报告

见过了“一片锦绣”后,我们迎来了两位学科领*人物——叶柱老师(左图)和莫国夫老师(右图),他们用精炼的话语给我们指引学科方向,带领我们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继续深耕。

PART.04

最是一年春好处·个人感悟

这场春日宴令人流连,我相信,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我们在这里拥有无限的可能和旺盛的生命,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它会永留心中,永留逸夫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数学组

实验学校何巧红老师:

在“聚焦学科本质,推进深度学习课堂改进第五届逸夫之春大讲坛”此次活动中,聆听了三位名师带来的《数与形》、《点一点,求面积》、《经过时间》,感受颇深。尤其是聆听了叶柱特级教师总结报告,是我更能理解聚焦学科本质,推进深度学习的课堂上,学生要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去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简单地掌握孤立的知识点或者是单纯的记忆知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是直接从教师的嘴里听到关于事物的本质,要自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要自觉引导学生能够有根据地评判在教学活动中所遭遇的人、事与活动。

实验学校俞晓雯老师:

此次逸夫之春大讲坛,三位名师分别执教《数与形》、《点一点,求面积》、《经过时间》。叶柱老师的课堂注重学生体验,让他们充分感受数形结合,体会图画的价值:看图知真相、据图来推理、看图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研究中体会无限的意识——极限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朱老师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应用一系列的过程,小切口、大容量,低起点、高思维,令人佩服。应老师的课堂细腻、生动,与学生互动自如,异常精彩。观摩了如此精彩的课堂,对我来说受益匪浅,于我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一直抱着学习的态度,时刻反思的精神,投入到之后的工作之中,为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而不断努力。

实验学校谢莉娜老师:

此次有幸参加了“第五届逸夫之春大讲坛”,我受益匪浅。这次大讲坛的主题是“聚焦学科本质,推进深度学习课堂改革”,教材给予的知识逻辑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逻辑,需要教师精心考量,基于学情情境化设计,需要经过深度地学习,而深度学习的课应该是让学生能把语言在生活当中真正地使用并去解决问题。叶柱老师、朱元华老师以及应海江老师的课都将深度学习进行得很好,其中叶柱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刻,他将图形和算式联系在了一起,让我明白了画图的价值:看图知真相;据图来推理;看图来思考。

实验学校邵莉霖老师:

听完三位大咖的课和点评反思,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数学思维。可能这就是作为年轻新老师的我和教学大拿们直接的差别,一般的老师只在意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能否运用。而专家们想到更高层次的发展,思维是否得到了提升。正如朱元华老师说的一句话:“如何让学生进行体验数学思维?”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仅是让所有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应该让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叶柱老师的《数与形》一课,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一种现实的刺痛:当教师不重视数学广角的时候,学生也无法学习到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思维提升。朱老师说的一句话,我很赞同,为什么学生经常忘记重要的知识,因为老师外在的提醒是没有用的,能救孩子的不是提醒而是自省。当一节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未知世界,利用画一画、算一算等手段辅助学习,这对学生而言,远比灌输式的教学,印象更深。作为新教师的我来说,教学之路道阻且难,任重而道远。

港南小学陈真秒老师:

聚焦学科本质,推进深度学习课堂改进。叶柱特级教师在总结报告中提到让学生思维“飘”得远一点,确实课堂上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充分思考,更多地发言,挖掘出数学生活、生活数学等生成式资源。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知道,更应该得到一种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发散性思维,由此能跨入深度学习的“门”。

港南小学叶本利老师:

聚焦学科本质,推进深度学习课堂改进。在听课过程,我聆听了三位名师的课堂,真正深度学习的课堂应该是放慢脚步,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重视学生学习的状态。在教学设计的时候,精简教学目标,抓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发现数学学科的本质,让学生能跨入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蛇蟠乡中心小学许婷婷老师:

这两天有幸到嵊州市逸夫小学参加了第五届逸夫之春大讲坛活动。此次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堂:叶柱老师的《数与形》、朱元华老师的《点一点、求面积》和应海江老师的《经过时间》。叶老师的数与形内容相对灵活,整节课通过“看图知真相、据图来推理和看图来思考”的教学思路进行,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极限思想。朱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去思考,聚焦学科本质,体现了小切口、大容量;低起点、高思维;多提炼、重探究的学习历程。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更多的是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应老师的课堂中,在学生认识时与分后制作钟表、制作日课表、制作数学小报等,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设计进行本节课的深度学习,整节课材料简约、空间充分、互动自如、思维真实。三位老师的课堂非常精彩,让我受益匪浅。

语文组

实验学校杨菜娇老师:

聆听莫国夫老师的关于《《聚焦学科本质,推动课堂深度学习》专题讲座,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懂得如何从课文中学习规范语言表达,获得优质语言积累,丰富语言表达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质量,课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习设计的原点应是“学生如何学,会更好”。向着这些目标前进,成为以语文育人的探索者。

实验学校陈姣颖老师:

近日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绍兴逸夫小学《聚焦学科本质,推进深度学习课堂改进》的活动,接下来我想谈谈我的阅读所得。

让我最震撼的是祝贵耀老师执教的《春夜喜雨》,最先看到这个课题时我以为只是对这首古诗的品鉴,无外乎什么对春雨的喜爱,还有什么能更深入的地方吗?带着疑问开始了我的听课之旅…祝老师以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在中国,听雨本是雅人的事”为开篇引出了这一堂课的主人公———雨,先后教学了杜甫的《春夜喜雨》、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以及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祝老师没有按照古诗教学最普遍的模板来进行“解诗意”“悟诗情”,而是让学生找到雨的特点———都是“润”,再去挖掘三首诗中“润”又有何不同之处,这不同之处正是三位诗人的情感不同所在。听完这堂课之后我便在想,要想把一首古诗教好、教透就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教师本身就必须要有“诗意”,可是祝老师能够将三首古诗串联在一起,并且通过这样看似浅尝辄止的方式让孩子们不仅悟到了诗情,还能够比较出三种雨背后所隐含的情感的不同。

听完曹老师执教的《寓言二则》,我的脑海中就浮现了两个字———扎实!曹老师从课题的解读开始到随文识字再到对寓言道路的品悟,环环紧扣,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这也是我需要自我反思的点,这一堂课让我收获颇多!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绍兴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研究更深入,又如何让课堂的输出变得浅显易懂?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有所成效。

实验学校丁笑丽老师:

今天是精彩纷呈的一天,上课的老师水平高超,听课的学生也能力不凡。尤其是张萍老师执教的《小虾》一课,让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学习共同体的魅力,原来课堂是真的可以完全交给学生,他们自己讨论问题,自己发言,自己补充,老师只需做课堂的主持者、串联者。我想这样井然有序的课堂一定经历了前期艰难的磨合,这样的课堂也将成为更多老师学习模仿的榜样。

实验学校郑超老师:

我有幸参加逸夫之春大讲坛。在培训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身的贫乏与稚嫩。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在本次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课堂,让我感受到共同体就是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课堂”。我也想拥有这样的课堂,也想让班级的孩子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港南小学郑文砚老师:

什么是深度学习?这次有幸去逸夫小学听课,让我深有体会。老师在课堂细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讨论、思考,他们是有所得,有所获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特级教师祝贵耀老师上的《听一场春雨》,他抓住春雨这一共同特点,和同学们共同欣赏了三处春雨:杜甫、韩愈的喜雨,王维的心雨。学生利用学习单自主学习、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整堂课精彩纷呈。

港南小学陈小丽老师:

感恩遇见逸夫之春大讲坛活动,从中我了解了“深度学习”课堂是一种怎样的呈现。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围绕着问题开展自主学习,不断探究思考。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互相倾听,开拓了对问题的思考维度。我深深震撼于课堂上孩子们精彩的发言,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的发生。对于我而言,是一次精彩的学习之旅。教学虽道阻且长,但我坚信行则将至。

向前,再跨一步

做有生命力的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