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研讨篇
教学主张分享会风寒露重已入冬,岁末教研正兴隆,12月17日上午,齐贤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联盟团队的成员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小古文七彩课堂建构的模式,并举行了“我的教学主张”分享会。在座的同盟成员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外学习经验,各抒己见,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
沈金晶老师尝试在小古文的课堂中构建“五步”模式:先是范读激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情绪;接着自读自疑,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掌握文言规律,体会文言学习的乐趣;其次以读促思,调动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自学能力;然后读中悟情,拓展知识,加强积累和运用,培养学习能力;最后熟读成诵,加深对文本理解,获得审美感受。
胡枫老师觉得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呢?她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旧知为导。从孩子们已掌握的知识做导,通过回忆故事,由今入古,提高孩子们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二、诵读为本。以范读为主,让孩子们感受小古文的节奏美。并把握文中的长句朗读。发挥出读好停顿与理解文意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三、方法为重。用注释和图片进行理解,教给孩子们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胡月萍老师认为小学文言文课堂要
石琳霞老师的小古文教学主张表现在“读、解、拓”三方面。她用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说明,小古文朗读可以用“配乐读”、“辩读”、“演读”、“猜读”、“文白对读”等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留、换、调、增、删”等翻译的基本方法有助于文言文学习。主张设计《统编教材小古文“1+x”导读单》,给学生的小古文拓展阅读打开思路。
王建欢老师认为小古文的教学意义在于感受精妙的语言文字。古人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抓住传神的字眼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叙事类小古文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对话,帮助我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体悟人物的精神世界;学习小古文,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追根溯源,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王佳文老师觉得最理想的小古文学习应该“嵌入”到语文课本当中,通过“文白对读”、“文白对写”,打通语文学习的“任督二脉”,让学生从文言和白话两方面获取母语营养,共同实现语文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李海英老师觉得吟诵,是中国传统的汉语诗文诵读方式。它依着平长仄短的原则,注重个人对词意的一种理解,但是古韵深厚,用在现代的课堂上实施颇具难度,我主张用陈琴老师提出“素读”这种形式,让学生简单,自由的读,不用规定的起式,不用统一的定调,扫除阅读障碍,每个人张口就诵。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定会厚积而薄发。
韩水金副校长耐心倾听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的教学主张,及时做出了点拨指导,并对结合课例提出主张的老师予以表扬和肯定。他认为,小古文的教学模式研究因根基于真实的课例中,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学主张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凸显各自鲜明的教学风格,形成有特色的小古文七彩课堂。
02
教研篇
课例观摩,专家引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好地聚焦小古文教学,深入探讨课堂建构,提升教师小古文教学的能力,推进语文青年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小古文课堂建构课例展示活动如期而至。
齐贤中心小学柴利江校长,韩水金副校长,齐小语文青年教师联盟成员以及两校区部分语文教师,和齐贤学区联盟学校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还特别邀请了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莫国夫老师莅临指导。王佳文老师执教《守株待兔》
活动伊始,陶里校区的王佳文老师执教《守株待兔》一文。王老师从看图猜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用文白互现的方式,感受文言文短小精悍的特点;在“耒”、“耕”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借注释,看插图;在“走”的教学中,利用拓展诗句“儿童急走追*蝶”一句,层层递进,说文解字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走”的古今意义的理解。
王老师从读正确,读出韵味,到读懂意思,再到图文配对,这种有坡度的设计让学生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另外王老师由竹简文字,无标点朗读文本,及配乐朗读,再到引入了吟诵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古人的智慧,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专家主题讲座引领
课后,参与活动的老师们,一起聆听了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莫国夫老师关于《小学文言文启蒙的教学取向探讨》的讲座。
莫老师从文言的功能与局限入手,向我们讲述学习文言文的价值取向,它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是汉民族的血脉传承。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一是传承文化,增加民族国家认同,二是学习其典雅的语言风格,三是滋养身心,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四是诱发兴趣,为可持续发展学习奠定基础。莫老师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方式,因基于儿童认知节奏而改进教学,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一、趣味为先。二、读诵为主。三、猜译为辅。四、联系为要。五、反刍为法。莫老师结合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故事,文本实例,教学随笔,多角度全方位的向老师们展示如何做到这五点,以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综合素养。参加讲座的老师都是受益匪浅,大家对于小古文课堂教学又有了更深一步地体会,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学无止境,让我们带着满满收获,充实自我,
思无止境,让我们在潜心研究中,互汲互补。
行无止境,让我们在拓展创新中,砥砺前行。
本期责编
韩水金
撰文
李海英
摄影
王建欢
版式
叶水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