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排放口
环保志愿者宋林虎:
家住袍江,真心难受。何局长,您的承诺里写着一条“封堵全市家重污染企业清下水排放口”,但是,为什么袍江仍有企业偷偷摸摸往清下水口排放?我们志愿者最近就逮到过。第二个问题,何局长,请问您看过袍江马海片的河了吗?这些河在我小时候是清澈见底的,现在,它们全被污染了。其中,排污管网设施不完善是主因。今年,管网改造已经启动,但是,对于河道的生态修复,请问环保部门有思路和对策吗?
市环保局局长何伟仕答:
谢谢宋林虎同志对我的信任。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清下水排放口,顾名思义排的是清水,比如冷却用水,但个别企业图一己私利,偷排污水。除了严厉打击,我们一直在动脑筋,想办法管住这张“口”。比如在清下水排放口设立明显标记,要求企业一律用明渠,排放口的底部和两侧采用白色的瓷砖镶嵌,安装了监控视频,24小时在线监控,但就像猫捉老鼠一样,仍有企业顶风作案。今年3月,我带队夜间突查,就逮到一起,手段十分隐蔽。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五水共治”的要求,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对全市污染企业一律封堵清下水排放口。6月底,袍江开发区对所涉81家企业实施封堵。对于雨水口,虽不作封堵要求,但必须规范设立,非雨天,雨水口不得排水,一旦发现违规,一律立案查处。
对此类环境违法打击,我们从来不手软。这里,我可以公布一个执法数据,到目前,今年处罚人数超过过去五年的总数。
再说第二个问题。任职一年多来,袍江马海片我多次去看过,也陪同市委、市*府领导专题调研。你说得对,排污管网年久失修、破损渗漏情况较为突出,这也是导致该片区域水质污染多发的主因。为切实改善该片区域河道生态环境,我们从截污入手根治。今年袍江开发区管委会相当给力,投入万元,全面实施马海片区排污管线改造工程。在此基础上,着手实施事关长远的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分三步走: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清理该区域河道淤泥;二是引入活水增加区域内河道的流动性;三是利用一些水生植物净化,逐渐改善水质。这里我想补充一句,生态修复是目前环境保护治理中的难题,彻底改善马海片区水环境质量并非一日之功,但我们将不懈努力。就像一场接力赛,始终坚持下去,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键词信息公开
绍兴文理学院环境化学系陈国和:
今年,环保局每月发布《环境公报》,公布的数据很多,但我总感觉专业味太重,与普通市民距离太远,真正切合市民“生态感知”的内容太少。比如,绍兴地区大气环境容量是多少?水环境容量是多少?土壤污染现状如何?目前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请问何局长,是否像大家流传的,这些数据太难看,羞于公布。
何伟仕答:
实事求是说。在环境信息发布上,我局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从今年3月28日开始,我局把每月28日作为环境信息公开日,在媒体上公开发布主要违规企业、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环境信息,它们实实在在反映生态环境质量。但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噪声、辐射环境质量尚没有列入其中。而对于土壤污染状况,我们目前只对点状污染进行监测,尚未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监测。
为切实做好环保工作,我们正在组织编制三大规划:一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二是全市环境功能区规划,三是环境容量规划。从全国层面来看,三个规划全部搞好的还没有。目前,我们已经先期启动了后两个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工作好比是对全市环境真实情况做一次“CT”,有助于对症下药开好方子。当然,规划编制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要对全市环境现状、污染因子、问题原因等做一个科学分析,难度很大,国内也没有先例,对我们来说是探索也是挑战。
关键词环评公示
绍兴市民施先生:
调查显示,很多环境引发的社会问题,都是在环评公示时出了问题,往往与公示时间不够,或内容不全,甚至环评公示意见作假有关。举个例子,环保局大多数时候只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开,但很多居民不会整天盯着环保局网站,有些项目在公众参与环节并不知晓。比如在前阶段闹得沸沸扬扬的卧龙路汽运集团货运中心改建汽修厂一事,环保局在信息公开上能否少些形式,多考虑知晓率?
何伟仕答:
环评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环保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前置工作。信息公开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根据《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省*府令第号)第二十二条“环境保护行*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通过*府部门网站、媒体或者信息公告栏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受理信息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查询方式以及公众享有的权利等事项,征求公众意见,但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7日。”我局一贯严格按照该规定执行。
当前,环评工作已推向市场,由中介机构承担。环保部门的职责是监督环评机构公正、合规、依法进行环境评价。施先生的问题,我猜测是位于城东的香湖岛居民反映轿车修理厂项目,在网上公布是符合国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要求的,但从更高要求来看,我们环评信息公开的范围还可以更广些,形式更多样化一些,内容更加具体一些,使广大群众更容易、更广泛、更便捷地获取和知晓环评审批公开信息。
关键词环保参与
市*协委员、学者周一农教授:
把一名公安战线的老同志“拎”到环保局长座椅上,绍兴还是头一回。生态固然重要,但生态并非一个人、一个部门能解决。我们每个人有权享受好生态,更有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生态家园。我思考的是,我们的环保工作,能不能从“活动环保”“运动式环保”或者说“波浪式环保”平和地向“制度环保”、“文化环保”迈进。所谓“制度环保”,就是一切依法办事,规范*府和百姓行为。所谓“文化环保”就是让环保作为一种基本理念进入公众心灵,破坏生态的行为,自觉自愿不敢干、不想干、不忍心干。重构绍兴生态文化,这门课题绍兴亟待破题。不知道何局长在这方面有没有考虑?
何伟仕答:
谢谢周一农教授的理解。正是公安机关多年的工作经历,我平时更加习惯于从不同视角去审视、认识和思考环保工作。担任环保局长一年多,我更切身体会到全社会对当前环境质量的期待,对环保工作的期望。这是压力,也是环保主动作为的动力。
优良的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不能置之度外。坦率地说,基于职业的敏感性,环保工作人员相比公众,对蓝天、绿地、碧水有着更加强烈的渴求。运动式、波浪式是对当前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形象描述,也说明我们的环保工作距离“依法行*、依法治理”还有距离。
但我更想说的是,环境为什么污染,是因为存在污染源;污染源从何而来,是因为人们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遵守环保法规,达标排放是企业应尽的义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题中之义。可是现在,总是有少数企业偷排,怎么办?环保部门与污染企业就像猫抓老鼠,所以“运动式”、“波浪式”执法实为无奈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法企业缺乏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之故,是不法企业失信所致。只有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企业违规成本,才能让他们收敛。令人欣慰的是,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环保法,从制度架构层面为今后的环保工作做出了科学规划,特别是首次明确保护优先、生态红线、按日计罚等内容,让我们看到国家层面的决心。同时,新环保法还对全社会在参与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做了强调。打造“文化环保”的核心要义就是构建全社会生态文化理念。我想说的是,这个地球对我们这一代而言,只是暂时看管,别抢了子孙的饭碗。在这里我呼吁,人人低碳、生态,从我做起,为生态的持续改善作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家园尽一份心力。
关键词新标准执行
朝露环保公益人士徐先生:
参加多次环保局组织的“你点我查”活动,发现一个情况:年国家出台新*,纺织行业废水排放标准执行新标准,COD从毫克/升降低到毫克/升,但绍兴不少印染企业排放的COD仍然有毫克/升。为什么不严格执行新标准?什么时候执行?
何伟仕答:
感谢徐先生对环保工作的
这几年,我市工业污水排放标准逐步提升,年执行的COD排放标准为毫克/升,年毫克/升,年毫克/升,对于这些标准我们坚决执行。
为了改善市区和柯桥区生态环境,年,市、区两级*府作出了重大决策,将分散在居民区、人员密集区域的印染厂(柯桥96家、市区19家)进行“关、停、转、升”,及时将袍江和柯桥区滨海确定为印染企业达标排放的两个工业园区,在园区内的企业由原来分散预处理改成集中预处理,即从原来企业各自预处理毫克/升后纳入公共污水处理厂,改为企业预处理到毫克/升后纳管集中预处理到毫克/升以内,再排入到公共污水处理厂。简单地说,原来是企业需自行处理到毫克/升,但现在我们的做法是“集中处理后到毫克/升。”这个集中预处理方案已经通过环保部批复同意,作为环保第三方科技服务运行的试点,这项工程共投入25亿元左右,项目将于年完成。两个工业园区外的印染企业严格执行工业废水毫克/升排放标准。
关键词废气排放
日籍商人宇野:
来绍兴多年,住在城东,感到环境舒适。只是晨练时偶尔会闻到难闻的气味,不知从哪里飘来的。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何伟仕答: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投诉处置来看,目前城东难闻的气味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新民热电厂堆放的作为燃料的垃圾散发的臭气;第二类是印染化工企业(伟丰印染、龙山氨纶)排放的废气,主要是定型机废气、生产工艺中排放的废气;第三类是焚烧垃圾、废电线、“四小行业”等产生的气味及污水泵站、污水管网渗漏等产业的臭气。在气压低、空气扩散条件差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难闻的气味。
先说第一、二类臭气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建成区扩大,部分企业被居民小区“包围”,虽然企业采取了很多治理措施,但和居民的诉求有差距。今年以来,高新区按照全市“五气合治”要求,一直在开展“四小行业”(小熔炼、小电镀、小化工、小废塑料造粒)整治,已关闭20余家,还有六七家要整治关停。区内其他企业如印染企业也在按照市*府要求实施“关停并转升”,开展清洁能源替代、废气二级处理等,力求从根本上消除臭气。
对于第三类臭气问题,我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巡查,全天24小时接访,对焚烧垃圾、废电线等污染环境行为进行及时严厉处置。
记者何超群整理
编辑点评
■
■
昨晚22时17分,我看到这篇市环保局局长何伟仕的“答群众问”。此前曾得知何局长正在袍江接待信访,便问采访记者何超群,环保局答群众问是否用心。何超群说,何伟仕和环保局其他几位局长现在还在编辑部改稿子呢。这让我想起去年何伟仕在领导干部社会化评价中得分居末,本报曾邀请评论作者和读者给他写过信,何局长专门回了一封字的长信。此后一年,绍兴环保工作成效群众自有公论。但就尊重民意和注重沟通一项来说,何伟仕做得是比较到位的。正如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秀”,我不想拔高这种互动和尊重的意义,以免评论有失偏颇。但特别想说的是,对*府官员来说,这种尊重群众、注重沟通的行为绝非屈尊和讨好,而是每位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的内心自觉,否则又何谈“公仆意识”呢?所以我要给何伟仕点个赞。如果要说点什么的话,我只能说,环保工作近期较难得到高分,所以环保局长永远在路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