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绍兴市秀水小学教科节系列活动之深 [复制链接]

1#

为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深化具有秀水品牌特色的“润泽课堂”,从科研入手、立足课堂、着眼学生,探索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模式,形成浓厚的教师学习氛围与积极上进的工作状态,让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得到专业成长上的幸福,推动学校教科研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11月19日,绍兴市秀水小学教科节系列活动之一暨绍兴市小学数学第二届研学共同体第七次活动在学校多功能厅如期开展,秀水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和绍兴市小学数学研学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以及绍兴市部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次以“课程思*引领,科学思辨落地”为主题的实践研讨活动。整整一天的活动内容包括:1.三节观摩课;2.两个教材解读;3.研学共同体成员和一线教师研讨及议课。

上午第一节绍兴市秀水小学李建英老师执教五上年级的《植树问题》一课,这节课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将植树问题的模型建立在除法模型之上,回忆除法去解决问颗,再借助生活经验,直观研究了特殊的除法解决问颗(植树问颗)。整堂课节奏紧凑,注重知识的铺垫和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植树问题的类型,“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火花。

第二节课由绍兴市秀水小学宣峰老师执教《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除法》,宣老师利用8、4、2、0四个数字导入,让孩子们编写除法算式,通过学生的生成÷2,复习回顾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技巧,然后展开新课84÷20,很好的迁移了计算算理与技巧,通过“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你算的过程:(文字、画图、列式……)”这一自主研究算理算法的过程,充分暴露了学生思考的过程,通过学生间问一问、辩一辩,让思辩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学生心间,让学生明白了商4与余数4之间的区别厘清了数理。宣老师从单元视角下进行的计算教学大气、连贯让人耳目一新,80÷24与24÷80的出现让学生明白了知识后延与生长;风趣幽默的语言、极强的课堂把控能力,在一次次的笑声里,让孩子们参与课堂的热情爆表,真正成为了带着思考的课堂小主人。

与会老师和执教老师互动

随后绍兴市优质课选手柯桥区实验小学李洁桦老师以五下《图形运动三》为例进行了课程思*引领下的单元知识梳理,并且结合《图形的旋转》一课展开具体的教学阐述:课堂教学要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扣准教材的系统脉络,运用“破”、“立”、“合”等策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辨,从一维到二维,从而达到加深本质认识,理解图形之间关系,促进空间发展的目的。

下午第一节由绍兴市培新小学谢灵野老师执教三上年级《数学广角——集合》一课,谢老师通过“理发师的困惑”故事引入,“两对父子却只有三个人”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感受“重叠”现象。通过两个游戏“抢椅子“和”猜拳“,创造重叠现象中的知识冲突,并在老师和学生容许的状态下开放式活动,当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又一次发生矛盾时,谢老师借助“呼拉圈“鼓励学生去自主思考并创新,直至创造出韦恩图,并深刻体会韦恩图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尤其对于”重复部分为什么要减“?“减的是重复参加游戏的人”还是“减了重复的游戏”,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引起孩子们的争辩,在学生相互探讨的过程中,求得正解,并有效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整堂课学生在观察、交流、反思、体验等数学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去感知、体验韦恩图的优势,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提升数学思维。

接着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选手诸暨市东和乡中心小学魏琼老师以“基于学情,寻根而教”为思考主题,对《小数除法》进行了单元梳理,对单元关键课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了模拟上课和说课。在魏老师的演绎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从学生的真实学情出发,了解学生的真实困惑,可以为我们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学情,明确哪些不用教,哪些应该教,哪些需要留着不要讲完,在教学中存疑激趣,求联建构,引导学生自主地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要做的事。

与会老师和执教老师互动

最后,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教研员徐雪刚老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同时结合今天的观察对思辨课堂进行了具体分析,引领大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育人作了针对性的解读。

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是不可或缺的载体。通过这样的扎实有效目的明确的研讨活动对我校数学课堂品质的促进和提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秀小的老师们在研、思、辨中,真实站在课堂里,耕耘着现在,收茯着明天!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体现“润泽课堂”的魅力!

供稿:俞国娟

摄影:尉国兴

编辑:冯海良

审核:宣峰

泽石成秀上善若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