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前秦风云12隐士名士第二节兰亭聚会 [复制链接]

1#

◇上节内容回顾: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来临之际,东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邀请友人前来作“修禊之会”。聚会开始前,他跟挚友谢安交谈,坦陈自己对当下时局的忧虑,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本节内容简介:介绍“书圣”王羲之与夫人郗璿的美妙姻缘。聚会开始,依据约定,与会的当时文士(名士)孙绰、孙盛、郗昙、谢万、支遁和王羲之的幼子王献之等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应客人要求,王羲之挥毫写出流芳千古的《兰亭集序》。

★故事发生时间:年三月三日。地点:会稽郡治山阴县城外的兰渚山(在今绍兴市越城区境内)。

当王羲之和谢安走回到山间的兰亭时,这里已是高朋满座,笑语盈盈,客人们也在热络地交谈。王羲之的夫人郗璿,则亭内亭外地忙得不亦乐乎。

遥想当年,流民帅出身的郗鉴,有意跟高门琅邪王氏联姻。一天,他派家人将一封信送给王家的掌门人王导。尽管信上写得委婉含蓄,但王导还是读出了其中的含意。刚好这天族中有不少子侄来到府里,于是他干脆让郗府的人去他们聚会的东厢房看一看。那意思是,你们郗家可以从这些人中间挑选。家人回来如实地向郗鉴禀报:“王家的年轻人看上去都不错。他们大约已经晓知我们府里的来意,一个个正襟危坐,很是庄重。唯有一人仰躺在床上,露着肚皮吃他的胡饼,似乎并不怎么在意。”郗鉴见多识广,别具慧眼,他微笑着说:“看来此人就可以做我的女婿了!”

那个躺在床上露着肚皮吃胡饼的人,正是王导的族侄王羲之。郗鉴后来果真将女儿郗璿嫁给了他,演绎出了“东床快婿”这个千古佳话。郗璿跟王羲之一共生育了七子一女,如今她虽已年过半百,但言谈举止仍不失大家闺秀的风范。

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走过来,向王羲之通报:“右军,人都到齐了。我数了数,连同你们父子在内,总共四十一位。”

影视作品中的王羲之与夫人郗璿

此人名叫孙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县地带)人氏,也是王羲之的一位挚友。二年前他还在殷浩的军府内任职,王羲之硬是将他挖过来做了右军长史。他是一位文学家,尤其擅长作玄言诗,被誉为当今玄言诗的魁首,也颇善清谈,还有撰写诔文、碑文的一手绝活。刘惔、王导、庾亮、郗鉴、褚裒、庾冰等人死后,都是请他来“盖棺定论”。

“好啊,让我们大老远赶来,你们两个却将大家撇下,作起了密谈!”

说话的人年纪跟王羲之相当,名叫孙盛,字安国,跟孙绰是叔伯兄弟。他们的祖父是西晋官员、文学家孙楚。他也是少年丧父,父亲在颍川太守任上死于永嘉之乱。他长于文史,又颇具武略,还是一位顶尖的玄谈高手。当下在征西大将军桓温帐中担任咨议参军,曾跟随桓温入蜀灭成汉并立有战功。他这次到建康公干,特地绕道来看望王羲之,正好赶上今日聚会。

“呵呵,得罪了!”王羲之拱手一笑。

看见王羲之的内弟郗昙正在跟他的小外甥王献之私语,谢安笑着问:“兴公,你算上献之没有啊?”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幼子,年方十岁。别看他年纪不大,在书艺方面已经显露出了极强的天赋。

谢万俏皮地代孙绰作答:“不算上献之,重熙第一个不答应呢!”说完,他笑嘻嘻地望着女主人郗璿。郗昙字重熙,是郗璿的二弟。郗璿的大弟名叫郗愔。

谢安弟弟谢万(臆想形象)

郗璿冲着谢万抿嘴一笑。原来,郗昙有个女儿名叫郗道茂,年纪跟王献之相当。现在大人们经常拿这两个孩子开玩笑,说他们郗、王两家应当再续一段“东床快婿”的美满姻缘。

来客之中还有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人,格外显眼。他正在跟王羲之的次子凝之、五子徽之说话。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高僧支遁,字道林,人称支公、林公,今年四十岁不到,是时下江左般若学即色宗的领军人物,又精通老庄,与江左名士多有交往。

跟谢安打过招呼后,支遁也跟王羲之开起了玩笑:“右军,今日来了这么多客人,你预备的酒水够不够啊?”

孙盛在一旁呛道:“好一个酒肉和尚!”

王羲之笑着回答:“酒自然少不了,你们也务必要尽兴。我有个主意,今日饮酒赋诗需经大家公议,写不出来和写得不好的,都得罚酒!”

孙盛将双手一拍,附和道:“此议甚好,如此老夫就不愁没酒喝了!”

王羲之说:“你不日就要回荆州,今日权当为你饯行。”

支遁又说:“我也有个主张:此处小桥流水,清澈见底,我们今日不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不能诗者,罚酒三斗。如此,对兴公也就公平了。”

谢安(字安石)

“此议甚佳!”王羲之听后大喜,“就照你说的办!”

别开生面的修禊之会开始了。酒觞已被放置到小溪的上流,顺水而下,首先漂到了谢万跟前,他先将酒饮了,然后吟出一首四言诗来:

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玄崿吐润,霏霞成阴。

孙绰饮过酒,朗声诵出自己的诗作: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轮到王献之时,他只顾盯着溪中的酒觞。紧挨着的郗昙赶紧提醒:“献之,轮到你了!”

王献之咂巴着小嘴说:“今日是酒会,有酒就行,哪里顾得上作诗,我宁可受罚!”

小孩子的顽皮,将大人们逗得哈哈大笑。

影视作品中的王羲之形象

王羲之也是一首五言诗: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接下来,谢安等人都有诗作。也有像王献之那样不曾作诗,主动将酒喝了的。

今天天气晴朗,天上蓝天白云,山间茂林修竹,河边流水潺潺,习习清风裹走人们的欢歌笑语,又送来布谷鸟的声声应和。快乐的时光总是流逝得飞快,时间已经不早,凝之、献之作出了统计,到会的四十一人中,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有十五人不曾赋诗,已各自罚酒。

谢安意犹未尽,提议说:“今日之会,也算得上是件盛事。我看不妨将诸位的大作结成一个集子,请兴公作个序,大家以为如何呢?”

“好主意,贫僧附议!”支遁第一个响应。

“兴公作序未为不可。只是右军作为今日聚会的主人,也是责无旁贷。”孙盛推波助澜。

郗昙连忙吩咐王献之:“快去给你爹备下笔墨纸砚!”

于是,大家簇拥着将要作序的两个人,向兰亭走去。

兰亭(浙江绍兴)

来到亭中,王献之已将一切准备妥当。孙绰不愧为一代玄言诗宗师,他稍加思索,一篇序言就写出来了,赢得了满亭的喝彩。

轮到王羲之了。只见他提笔凝神,略作沉思,然后在他偏爱的蚕茧纸上龙飞凤舞地书写起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晋书王羲之传》)

流传的《兰亭集序》

三百多字的序文,王羲之一气呵成。与孙绰的序文写出来就赢得一片赞誉不同,围观的人此时却一个个鸦雀无声。

“惭愧!”还是孙绰用一声叹息率先打破静寂。紧接着,议论纷起:

“极尽曲折,跌宕起伏,美文!”

“立意深邃,穷宇宙之奥秘,发千古之浩叹,妙哉!”

“此‘之’非彼‘之’,‘之’、‘之’各不同,龙飞凤舞,神采飞扬,奇也!”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孙绰干脆援引曹植《洛神赋》的佳句来赞美。

就在大家热议的时候,王羲之悄然走到谢安的身边,小声低语:“安石,你这次来赴会,我格外高兴。”

谢安若有所思,点着头说:“会当有期,将不负右军的一片良苦用心!”

上节:前秦风云:12、隐士名士︳第一节: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的家国情怀

下节:嵩山论道,五岳尊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