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州城市大变局绍兴迎来东晋会稽时代2 [复制链接]

1#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东迁发生在公元前年。当时周平王把周朝首都,从西安迁到了洛阳,后世称“平王东迁”,由此开启东周时代。

绍兴历史上,最有名的迁移自东晋开始。绍兴获得了数千年建城史上的极高评价:今之会稽,昔之关中。这句赞誉出自晋元帝(多年后的极高评价是:鉴湖越台名士乡)

东汉马臻筑鉴湖后,绍兴始成为鱼米之乡,肥沃充盈的土地,晋室南渡带来的人口、产业,促成了绍兴在古代的崛起。史称东晋会稽时代。

公元前年,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在卧龙山和飞来山之间筑城,后越国建都于此,世称蠡城。秦后,此地一直为县治、郡治和州治。魏晋时期,绍兴已是浙东地区唯一人口超过十万的大都会,且城里聚居着地位显赫的门阀世家和士族阶级,成了晋王朝皇基所托的“泱泱大邦”。晋元帝用“今之会稽,昔之关中”赞誉绍兴。唐天宝元年(年),山阴和会稽在越州州城(绍兴城区)同城而治,山阴在西,会稽在东,中有界河。公元年,唐肃宗设浙江东道,辖越、衢、婺、温、台、明、处七州,治所也集中在此。宋代前,绍兴不但是浙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一大城市。(涉及杭绍在浙江省内的易位,今后再展开)《小州书

《满江红》的“绍兴”和“西湖”》

《小州城市

大变局!越城未来发展向西or向东》和《小州城市

大变局!实力"狂飙"的绍兴最强镇》作为大变局三部曲的前两部,提到了越城全区规划、拆迁方向都在往东,且诞生了实力“狂飙”堪比柯桥的绍兴最强镇——银皋埠。

除了位于皋埠人民东路上医院、越城区行政中心,越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人力社保分中心从老城区延安路解放路口搬到城东,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搬迁至袍江,不少越城区级单位也在向东部“搬家”。越城区级单位部门东移也成为越城向东第四个佐证。(《小州社会

绍兴往事:柯桥机构为何在越城?》)

05

镜湖绿心:从灵芝东浦到陶堰

从地图上看,绍兴北部基本是平原,伴随运河兴起,钱清、湖塘、华舍、阮社、柯桥、东湖、皋埠、陶堰、东关等集镇崛起于两岸。伴随工业化进程,原绍兴县东部的皋埠,陶堰,富盛,孙端,上虞西部的东关,长塘,汤浦等镇,这些乡镇所在的平原足以容纳一个数十万人口的城市,却成为绍兴经济“洼地”。

农保田是横亘在越城上虞之间的“铁幕”,给绍兴发展背上了“不可承受之重”,导致很多时候,产业项目落地不得不放弃农保田所在的乡镇,“另觅他镇”。

越城东部孙端、陶堰等地的农保田怎么办?

现在,镜湖绿心功能原来在灵芝东浦,转移至陶堰东鉴湖,并设立东鉴湖科技城,给上虞越城的城市片区融合预留了发展空间。这也是越城向东看的第五个佐证。

省政府最新发布的《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第3条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提到“取消标准农田占补平衡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管理制度”,困扰绍兴多年的农保田能得到妥善处理(对于农保田问题,小州很早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