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酒忆贺监二首那些年,诗仙和诗狂的忘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方法 http://www.xxzywj.com/m/

我又说《长安十二时辰》了。剧中有个白发皓首,走路颤颤巍巍却几次力挽狂澜的老者“何监”,还有印象吗?这个老者的原型,就是贺知章。

贺知章不仅是著名的诗人,还是大唐的高官,当时,他任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人称“贺监”。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人人仰慕。他自称四明狂客,又因为诗风豪放,人称诗狂。他常与李白、李适之等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跟坐船似的。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真是个酒仙哪!

那么,贺知章和李白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得从天宝元年两人第一次遇见说起。

天宝元年,当时只是在地方上比较有名气的李白,来到京城长安,做起了“北漂”。彼时的李白,在长安没有亲戚朋友,孤孤单单投宿在小客店里。不过咱们的诗仙是个生性乐观的人,既然来了,那就到处逛逛玩玩吧!

有一天,李白来到长安一所著名的道观。巧了,贺知章也在道观中。他读过李白的诗,印象非常深刻。见到李白,两人都很高兴,就亲切地攀谈起来。爱酒如命的两个人,怎能不喝两杯呢?两人在一家非常豪华的酒店坐下。

酒过三巡,贺知章问李白:”最近有新作品吗?”李白心知这是个好机会,也不扭捏,当即挥毫写下新诗《蜀道难》。贺知章读完《蜀道难》,赞叹不已,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

李白意犹未尽,又当场写下《乌栖曲》。贺知章也是个真性情的人,读着读着,激动得老泪纵横,感慨道:“此诗可以撼天地,泣鬼神啊!”于是,李白从此有了谪仙人和诗仙的美名。

酒至半酣,贺知章一摸腰间,才发现没带银两。再一摸,摸到了佩带的金龟。这金龟啊,是朝廷按等级给官员配的饰品。贺知章随手就让小二把金龟拿去抵酒钱。李白急忙劝阻,贺知章却大笑道:这算得了什么?今日有幸与仙人结友,可要喝个痛快!区区金龟而已,哪能妨碍我俩一同享乐呢?

两人喝到微醉,才依依惜别。后来,贺知章向唐玄宗推荐了李白,李白被封为翰林供奉,这才由一介草民成为了唐玄宗的第一秘书。

贺知章当时的职位,相当于文化教育部副部长,兼国家图书馆馆长,深受历届皇帝的赏识。而李白当时只是略有名声的职场菜鸟,却得到了贺知章的如此厚待,心中的感激可想而知。他们的友情,也持续了一辈子。

天宝三年,贺知章因病告老还乡,得到了唐玄宗的恩准。李白写下《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洒泪为贺知章送行。

在贺知章离京后不久,李白因为种种原因,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从此浪迹江湖。天宝六年,李白到越中探访贺知章,却得知贺知章早已病逝!悲痛欲绝的李白回想起与贺知章在京城的相遇相知,百感交集,挥泪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让我们来一起诵读: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阳道士迎。赖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其实在这两首诗之前,还有一段序,原文是这样的:“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也就是说,这个“金龟换酒”的故事,可是经过当事人认证的。这种份真挚的友情,在官场上是多么珍贵!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这两首诗。

我们先看“其一”。“四明”是浙江宁波的别称,因宁波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贺知章的家就在这里。“季真”是贺知章的字。“风流”二字的意思,和现在有些出入,《旧唐书》提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李白用“风流”二字,形容的是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这两句开篇就点明了所回忆的人。

接下来作者回忆道:“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谪仙人”意思是被贬谪到人间来的仙人。这句说的,是和贺监在长安初相见,他惊艳于我的文采,称我为贬谪人间的仙人。

此时,作者还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下一句“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就流露出哀伤了。“昔”说的是以往,“翻”有反倒之意,说的是现在。“杯中物”出自陶渊明的“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也就是美酒了,这倒是点出了贺知章一生的嗜好——美酒了。而“松下尘”就是已亡故的意思。出自释昙迁的诗句“我住刊江侧,终为松下尘。”古时候坟墓上多植松树、柏树,所以以松指代贺监的亡故。

最后一句“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金龟换酒”是李白与贺知章的交往中最难以忘怀的一件事了。这里的“换酒处”与“却忆”是倒装句,应当是“却忆金龟换酒处,泪沾巾。”想到“金龟换酒”的往事,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作者更加思念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哀伤终于无法抑制,痛哭落泪,打湿了衣裳。

第二首,作者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诉说内心的怀念与悲凄。

我们来看第一句“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狂客”是贺知章,山阴在浙江绍兴,是贺知章的故乡。他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所以会有道士相迎。《唐书》中记载:贺知章,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而李白以“归”、“迎”二字,就简练地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镜湖”在现在浙江绍兴会稽山。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给他作为放生池。“沼”是池塘,这里就是指镜湖。意思就是,皇帝把镜湖赐给贺知章,为这片池塘增添了荣耀。这几句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送别贺监的盛大场面,对于贺知章来说,功成身退、荣归乡里是值得祝贺的,这也是李白在仕途上所羡慕和追求的啊!

但下一句情感陡然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人亡”是指贺知章的亡故。“余”是只留下。“荷花生”点明了此时正是夏季,花草生机勃勃,与贺知章故宅的空寂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空有”二字,又蕴含着无尽的遗憾和怅然。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杳”是无声无影。目睹此情此景,追忆往事,都像遥远的梦境,更让我心下凄然啊!

这两首诗都采取今昔对比的手法,在情景的不断转换中,李白的思绪也千回百转,情感更是跌宕起伏。可以想象,若是贺知章还在世,此时两位好友的相聚,又该是怎样一派欢乐的场景!李白与贺知章这位“忘年交”的真挚友情,因着这不朽诗篇的流传,至今仍令人动容!

这两首诗,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它们与李白同时期其他诗篇的差异。当时,律诗已经相当成熟,但李白却采用古诗的形式来写,更贴切,更自然。另外,这两首诗,诗人有意不事雕凿,没有“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想象,也没有“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的抒情,一切平平淡淡,娓娓道来。然而,越是简单,越是真挚,越是直达心灵。两首诗平平常常的语句中,所蕴含的凄楚和思念,是那样的深沉而饱满。

李白与贺知章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除了“称誉光赫”的感激之情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在性格及爱好上的共同之处:性格都是豪放不羁的,都善作诗,都嗜酒如命。

同贺知章相识之初,正是李白充满浪漫幻想之时。尽管李白怀抱宏伟的理想,希望完全凭借个人的才能有一番作为,但名声显赫的贺知章对他的称誉和褒奖,对于一个迷茫的职场新人来说,是多么珍贵啊。这一点对于李白来说,应该是刻骨铭心的。

从这一对“忘年交”的身上,我们大概可以抛开年龄、地位、阅历,看到友情的本质吧。

无关其他,只是我知你,你懂我,我们可以抛开身外之物,“与尔同销万古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