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在11月14日举行的绍兴发展大会上,浙江省绍兴市市委书记马卫光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自年6月首届绍兴发展大会以来,绍兴市团结凝聚广大乡贤和各界人士,与家乡人民一起踏上了重返全国“30强”征程。
看过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
据介绍,两年多来,绍兴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迈上了新的台阶。年绍兴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4万元和3.6万元。
年,绍兴市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也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答卷,前三季度绍兴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还成功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三大国字号开放平台,被命名为“东亚文化之都”。
在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绍兴从年的第38位提升到了第31位。“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绍兴一定能以更加靓丽的身姿重返全国‘30强’行列。”马卫光表示。“许多乡贤结合家乡发展规划,带着项目、资金、技术回乡投资,积极参与家乡开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绍兴市乡贤回归投资产业项目余个、总投资多亿元,涵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现代制造业,以及时尚设计、科技研发、新型商业、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领域,为家乡的新旧动能转换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大批乡贤回归项目已经签约投资或开工建设。”马卫光透露,在乡贤的介绍下,绍兴市引进了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个,其中,50亿元~亿元项目18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形成了项目集聚、产业集聚、客商集聚的喜人态势,有力提升了绍兴发展底气和城市知名度。
近两年多来,绍兴市还圆满举办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宁波等一系列“绍兴周”活动以及日本、韩国、意大利等“海外绍兴周”活动,使得绍兴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往来更加密切广泛,硬实力、软实力都得到明显提升。
同时,绍兴的民生水平和社会治理都迈上了新台阶,年绍兴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12位。获得浙江省平安建设最高荣誉“平安金鼎”,社会安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
向未来:新旧动能转换谋划新格局
“如今,绍兴发展基础得到了重大提升,已经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即将迎来厚积薄发、提升跨越、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将深入谋划‘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奋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壮阔征程。”马卫光表示。
首先,绍兴将聚焦建设“重要窗口”,创新思维、奋发有为,不断激发创造性张力,持续丰富完善以“两业经”“双城计”“活力城”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加快实现综合实力的重大提升。
其次,绍兴将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谋划实施“投资新政”“开放新政”“消费新政”,深入推进“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力争形成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实现经济结构的“脱胎换骨”。
第三,绍兴将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坚定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战略,大力建设绍兴科创大走廊和镜湖科技城、滨海科技城、鉴湖科技城,深化完善“科技新政20条”和“人才新政3.0版”,着力在优势领域形成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实现发展动能的根本转换。
第四,绍兴将聚焦深化改革开放,以经济、社会、党政机关等各领域各方面全面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以三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为载体,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第五,绍兴将聚焦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全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省“四大”建设和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城市开放,更好地接受先进城市溢出效应,加快实现杭绍同城、甬绍一体、全面接轨上海。
第六,绍兴将聚焦新型城市化战略,全面推进全市域协同发展、大市区融合发展、主城区联动发展,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六大行动”,对标“一线城市”标准打造城市核心功能,对标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加强古城保护利用,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和乡村全域振兴,高品位塑造“江南风”和“国际范”,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
第七,绍兴将聚焦提高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面建设绍兴文创大走廊和浙东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一廊三带”以及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古城项目群”、“国学文化博览园”、黄酒小镇、鉴湖未来城等重大文化产业平台和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培育文商旅融合的千亿级文化产业集群,加快实现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第八,绍兴将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工作体系、保障体系,深化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更高标准优化自然生态体系,更高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更高水平满足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
第九,绍兴将聚焦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弘扬新时代绍兴人文精神和“店小二”精神,积极倡导开放、大气、包容、担当的理念,全面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服务企业、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
高水平开放拥抱机遇
国家战略层面对区域发展的布局,将绍兴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从地理位置看,绍兴是杭甬两地区域发展的腹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
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突出“全市域”和“全方位”两个重点,绍兴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绍兴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绍兴行动计划(-年)》《绍兴深度接轨上海行动计划(-年)》等为绍兴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提供了指引和方向。
与此同时,绍兴全面推进全市域协同发展、大市区融合发展、主城区联动发展,全力打造以绍兴滨海新区和科创大走廊、文创大走廊这“一区两廊”为重点的高能级战略平台和镜湖新区大城市核心区,对标“一线城市”标准培育城市核心功能,加快建设国际金融活力城、高铁北站TOD综合体、未来社区等重大项目,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近年来,绍兴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省“四大”建设和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叠加机遇,开创“融杭联甬接沪”一体发展、“左右逢源”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绍兴大手笔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速推进大交通建设,轨道交通、快速路、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穿梭于稽山鉴水间,架起空间联接纽带,铺就融合发展通途,城市格局加速从“走廊式”向“枢纽式”转变。
年7月份,绍兴城际线成功“联甬”,一年后,城际线“进杭”。如今,这一往返于杭州、绍兴、宁波三地间的城际列车成为三地之间的通勤专线。而面广量大的公交专线,如雨后春笋般在杭绍毗邻乡镇、绍兴至萧山钱塘新区等地穿行。
最近出台的《绍兴市推进高水平交通强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年,形成“”交通圈,即市域30分钟、杭甬30分钟、上海60分钟交通圈。由此,绍兴将成为杭州都市圈国际性门户枢纽的重要一员。
3年多来,绍兴市引进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9个,超过历年总和。包括交通在内,全市共计个、总投资超亿元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截至目前,完成投资约亿元,实现全市新增公路铁路通车里程.5公里。最近3年,仅来绍兴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每年就超过10万名。绍兴在上海、杭州等地设立科创“飞地”,推动一大批研发成果在绍兴转化。绍兴6个区、县(市)全部实现上海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沪杭甬交通、医疗、旅游、养老等实现一卡结算指日可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