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桥见绍兴城,多少岁月微波中 [复制链接]

1#

越城古桥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曾被载入南宋《嘉泰会稽志》。这些古桥留存至今,是造桥技术的卓越典范,也是美学艺术的不朽之作,更是研究中国古桥文化的重要实物例证。

这些古桥在粼粼水光的倒映中,在漫长岁月的流逝中不曾消散,屹立水面之上,为越城构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诗意世界……

关于越城古桥,曾有一首“数字”童谣,童声稚嫩,响起的是关于绍兴古城的悠久历史。

“绍兴城里十洞桥,一有大木桥,二有凰仪桥,三有三脚桥,四有螺蛳桥,五有鲤鱼桥,六有福禄桥,七有蕺坊桥,八有八字桥,九有酒务桥,十有日晖桥。走过十洞桥,坐顶花花轿。”

视频来源:新闻综合

这童谣用绍兴话读起来,都是有数字谐音的,自有妙趣在其中。这十座桥中,现仅存古桥四座,八字桥、凰仪桥、大木桥和蕺坊桥;改建的桥有两座,鲤鱼桥和酒务桥;剩余的三脚桥、螺蛳桥、福禄桥和日晖桥均已消失。

大木桥位于胜利路绍兴饭店北门以东,名字中的“大”与“一”同义,所以位列第一,是绍兴市文物保护点。

凰仪桥位于鲁迅西路仓桥直街起点,绍兴话中“仪”谐音“二”。于清道光十九年六月重修,是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脚桥原位于昌安门外,是通往斗门、马山的河埠头,现已变成昌安立交桥,同样也是连接城市的桥梁。

螺蛳桥原位于书圣故里笔飞弄、笔架弄、局弄交汇处,绍兴话中“蛳”“四”谐音。据老人讲,这里曾有水路也有陆路,螺蛳桥上还有亭子。

鲤鱼桥位于胜利路西小路口、阳明故里北入口,桥体现已变为马路。在绍兴话中“鱼”和“五”发音相似,故为五桥。

福禄桥原位于新河弄和小校场交叉口,现为绍兴名人馆和绍兴清廉馆。古时候新娘的轿子要从福禄桥上抬过,喜船要从桥下划过,以求喜庆平安。绍兴话中“禄”与“六”谐音。

蕺坊桥位于书圣故里蕺山街,与王羲之题扇桥平行。“蕺”在绍兴话中与“七”同音。

八字桥位于八字桥直街东端,是我国最早的立交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

酒务桥位于仓桥直街人民西路口,绍兴话“酒”与“九”同音。桥面现已变为马路。

日晖桥原架于绍兴府河之上,位于劳动路口,城市广场大善塔对面。如今,绍兴第一条地铁将从它的身旁穿过。“日”与“十”在绍兴话中发音相似。

“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越城这些桥梁的营造技艺以及背后隐藏的故事,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

这些在越城的古桥的背后故事,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

题扇桥上放石墩

用于竖旗杆

蓝先生摄

题扇桥,位于绍兴越城区蕺山街戒珠寺前,因书圣王羲之在此为老妪题扇而得名,为东西向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全长18.5米,阔3米,东置石阶17级,西置19级,拱圈石上有浮雕幢形,望柱头为明朝式莲花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奕铭摄

据《嘉泰会稽志》载,题扇桥始建于南宋宁宗嘉泰以前,清道光八年(年)重建。桥上原有《右军题扇处》石碑一块、石灯杆一根,现碑、杆已不存,仅留一个带有圆洞的插石座,为配合桥上竖旗或者竖灯杆照明使用。

△题扇桥上的旗杆插座

此外,题扇桥的桥面、拦板和拱圈几乎为同一圆心圆弧,这在绍兴石桥中较为少见。题扇桥与其他绍兴石桥一样,左右两边桥面石级数目总是要相差一到两级。对此,我国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认为,这是宋代建筑规范《营造法式》记述的建筑物权宜措施在石拱桥中的具体运用。这样一来,在砌筑拱桥中,就不必拘泥于十分对称,施工时可以灵活方便。而且在人们的视觉中,略有不对称或不圆,反而会造成十分对称或圆极了的感觉。

拜王桥拱石上打洞

架桥修理使用

拜王桥位于府山街道鲁迅西路,为清代石桥。据《嘉泰会稽志》载:“拜王桥,在狮子街,旧传以为吴越武泰王平董昌,郡人拜谒于此,桥故以为名。”拜王桥南北走向,单孔五折边形石拱桥,拱劵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全长26.3米,宽3.3米,高3.6米,南北各设踏跺,踏跺两端设垂带,桥面两端置栏板。

拜王桥其五折边形拱的结构较为罕见,是目前我国保存时代较早、为数不多的五折边桥之一,也是百姓拜迎钱镠(后封为吴越王)进越的历史见证。年拜王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拜王桥拱石上的洞眼

拜王桥的拱石上留有4个大洞,较为特别。桥梁专家分析,五折孔桥是为了增大石梁桥的跨越能力,也可能受石城门等影响而逐步形成。石桥底边石条斜置,可以增加条石与条石结合处的抗变能力和全桥稳定性,在拱石上打洞,则是古代桥工利用撑架原理,便于架设石梁时搭脚架或日后修理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