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亮大地,就有这样一群人,开始为我们生活的城市,洗去昨日的尘土;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顶工作帽、一辆环卫车,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扮靓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用辛勤的付出,为我们创造了整洁优美的环境,用实际行动装扮着大美上虞!
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环卫工人。
——记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虞西公司开发区项目部车队长陈忠华
车队“管家”24小时在线调度车辆
“舜杰路清运需要车辆?好的,我马上调度!”话音刚落,手机铃声又响了起来……这便是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虞西公司开发区项目部车队长陈忠华的工作日常,24小时不停接听拨打电话,实时调度车辆,确保垃圾清运工作井然有序。
57岁的陈忠华进入环卫工作已有6个年头,先后在绍兴市上虞区环卫中心、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运营管理部、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虞西公司就职的他,曾胜任八桶车驾驶员、车队总调班、运营部城乡垃圾调度员等岗位,如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车队“管家”,掌管着辖区内大大小小76辆环卫用车。
垃圾清运是环卫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在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虞西公司开发区项目部管理的辖区内,商业繁荣,人口稠密,早点夜市、流动摊贩不计其数,垃圾产量居高不下,清运工作十分艰巨。这便需要车队“管家”灵活调度,根据垃圾产量及时增减人手,确保每一辆清运车发挥最大的清运能力。尤其是酷暑寒冬,垃圾容易腐烂或结冰的恶劣天气,大街小巷上总能看到陈忠华来回巡逻的身影,哪里垃圾需要清运,哪里环卫车辆出故障了,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陈忠华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各类防疫消毒工作,把车辆消毒水运输喷洒、中转站防护清理、危险生活垃圾集置点管理等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始终坚守在防疫第一线。期间,白象垃圾中转站和四环垃圾中转站作为区里的危险生活垃圾集置点,部分集中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由该中转站集中收集,需要有人进行消毒,在其他同事纷纷退却的时候,他站了出来,穿好防护装备,承担起了消毒工作。他的举动感染了周围的同事,带动了同事们的工作热情,使得防疫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做好自己的工作,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同事和单位负责,付出多少不要紧,只要工作做好就行。”陈忠华总是这样鼓励自己,也总是以身作则,带动车队驾驶员积极工作,把责任心放在首位。
——记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城区公司梁湖项目部公厕疏通修理工王通木
坚守一线,他每天守护个公厕
“王师傅,古里巷这里的公厕堵住啦,麻烦你来通一下哦!”在绍兴市上虞区梁湖街道,17个行政村分布着个公共厕所,而这些厕所的守护者,便是69岁的环卫工人王通木,他一人,担起了街道所有公厕的疏通修理工作。
对于这份公厕疏通修理工作,王通木并不是专业出身,他原本是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城区分公司梁湖项目部的一名八桶车驾驶员,对于曾是修车工出身的王通木来说,驾驶八桶车清运垃圾可谓轻车熟路,清运工作也一直完成得非常出色。年年中,绍兴市上虞区梁湖项目部公厕疏通修理工紧缺,项目经理便找到了王通木。对于公厕疏通维修,王通木算是毫无经验,好在他熟谙机械维修技能,对于产品说明书的理解能力也比一般人强,便欣然接受了新任务。
环境脏、异味重,是大众对公厕的一贯印象,尤其是夏季堵塞的公厕,疏通起来更是难上加难,而在王通木眼里,每一次破损零件的更换,每一次新配件的安装,都是一个新的挑战。60多岁的他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自学公厕疏通技能和新配件安装技巧,不到10分钟便能更换一个破损马桶盖,不到一刻钟便能疏通一个堵塞口。
年春节期间,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王通木主动请缨,自愿负责全街道隔离人员危险生活垃圾的清运和消毒工作。“那段时间,大家都担心被感染,但是必须有人站出来,这么一想我就接下这工作了。”王通木笑着回忆道。期间,王通木承担清运隔离人员危险生活垃圾余袋,负责防疫消毒余次。
——记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虞西公司道墟项目部八桶车驾驶员魏仲侯
身陷淤泥,他临危不惧清理水泵
当大多数人仍沉睡在梦乡,当寂静的大街还空无一人,他早已驾驶着八桶车奔波在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的大街小巷上。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酷暑,他始终战斗在环境卫生工作的第一线,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守护着家乡的整洁与美丽,他叫魏仲侯,是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虞西公司道墟项目部一名普普通通的八通车驾驶员。
出生于年的魏仲侯加入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已近4年时间,一直以来,他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除了履行本职使命,还主动担当作为,承担了不少职责之外的工作。而最令人钦佩的是魏仲侯在脏活累活面前从不躲让。
台风暴雨天气往往会对垃圾中转站造成许多影响,每当此时,本是八桶车驾驶员的魏仲侯都会主动赶到中转站,协助其他环卫工人一起开展清理工作。就在年夏天,一场大雨将称山垃圾中转站的污水井牢牢堵住,眼看着积水一点点变深,魏仲侯凭借经验,判断是水泵出现了问题,于是他搬来梯子,二话不说向井下爬去。任由污水浸没膝盖,也顾不得气味刺鼻难闻,魏仲侯一把拎起埋在淤泥之中的水泵,将其清理干净,再调节开关,让水泵得以正常运行。随后,中转站的水位呈现下降状态,魏仲侯的当机立断确保了垃圾中转工作的顺利进行。
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绍兴市上虞区道墟项目部负责人更是夸赞魏仲侯“永远将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原来,魏仲侯的妻子患有尿毒症,每医院做三次透析,但魏仲侯没有请过一天假,也没有一天不把垃圾清运干净。“工作我一定要做好,家里的事总有办法好解决的。”他朴素的言语却透出无比坚定的信念。
一颗螺丝钉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一滴小水珠也能折射最耀眼的光芒。魏仲侯就是如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敬业奉献的精神撒播在自己的责任田上。
——记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城区公司梁湖项目部扫地工人谢国珍
她扫起地来像个陀螺一刻不停
第一次见到谢国珍,是在绍兴市上虞区梁湖街道主干道梁湖大道旁的一棵大树下,身材瘦小的她挥舞着一把硕大的扫帚,一门心思地扫着落叶,一边清扫一边熟练地拿起簸箕把落叶扫入其中,唰唰几下,一气呵成。
家住绍兴市上虞区梁湖街道洪家娄村的谢国珍已从事环卫工作17年,由于工作勤快、认真负责,她从原本的村道清扫工作被调度到街道“门面”主干道梁湖大道,承担大道全路段的清扫和垃圾捡拾工作。
“她扫起地来就像一个陀螺一刻不停!”这是领导、同事、沿街商铺店主对谢国珍的最深刻印象。路面清扫工作枯燥单一,尤其是街道商铺聚集地,落叶繁多,垃圾量也大,清扫工人偶尔休息片刻实属人之常情,然而在谢国珍身上,几乎看不到休息的时刻,一旦开始一天的清扫,她便会一声不吭地来回反复打扫,甚至在回家路上,她还会反复检查,看到同事保洁的路段上有垃圾,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帮忙捡拾干净。
“别的员工可能需要项目经理巡逻督查,但在谢国珍这里,我们经常反过来宽慰她,希望她偶尔停下来休息休息。”聊起这位6年被评为绍兴市上虞区区级先进的环卫工人谢国珍,项目部经理眼神里充满了赞许,多年来,他多次接到群众反馈,高度评价谢国珍的清扫工作,“就连绍兴市上虞区梁湖街道办事处的门卫师傅也经常跟我提起,说谢国珍扫起地来效率高还干净!”
看似腼腆内敛的谢国珍还是个拾金不昧的热心人,多年来,她曾6次捡到钱包、手机、身份证等贵重物品,都想方设法寻找并归还了失主。
——记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城区公司小越项目部八通车驾驶员罗水龙
疫情面前,他冲锋在前
54岁的罗水龙是绍兴市上虞区环卫集团城区公司小越项目部负责垃圾收集和清运的一名八通车驾驶员。每天,他都驾驶着八通车,清运80桶左右垃圾,行驶约30公里路程。
寒来暑往,风吹日晒,这份工作虽辛苦,罗水龙却乐在其中。尤其是在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罗水龙不畏惧、不退缩,冲锋在前,挑起了收集危险生活垃圾的大梁。
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当时,绍兴市上虞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在绍兴市上虞区小越街道确诊,大量人员被居家隔离观察,危险生活垃圾数量大大增加。收集、这些危险生活垃圾俨然成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危险的任务。正当绍兴市上虞区小越项目部负责人为派谁前去而犯难时,罗水龙主动站了出来。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也不太有底,但工作总要有人去做,后来,我看新闻了解到做好防控措施还是比较安全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罗水龙仍心绪未平。他说,自己当时全副武装,不仅戴上了口罩、手套、帽子,还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自己所到之处,不少人避之不及。“确实比较危险,大家有保持距离的意识是好事。”面对许多人的回避,罗水龙尤为理解。就这样,罗水龙承担起了街道所有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危险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工作,直至所有人员解除观察为止。
据悉,在工作之余,罗水龙还积极参与项目部日常管理工作,成为了车队长、项目部经理的好参谋。“国道沿线企业、饭店、商铺多,生活垃圾也多,以前部分人环保意识淡薄,会随意倾倒垃圾,老罗就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劝导,现在这一现象大大改善。”绍兴市上虞区小越项目部负责人说。
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罗水龙用汗水为建设美丽城镇添砖加瓦,更用行动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
上虞日报文字、摄影:孙昭毛可雯郑水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