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www.bdfyy999.com/m/-06-:1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陶东烨通讯员单巡天
6月3日上午,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环境资源审判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年以来全市环境资源审判的基本情况,对七个环境资源刑事案件进行集中宣判,并发布典型案例。
据了解,年以来,绍兴全市法院不断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件,审结件,其中审结刑事案件件,最高判决有期徒刑五年。此外,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涉矿产资源的股权转让等新类型民商事案件也有所攀升,全市法院共审结环境资源民商事案件件,占总结案数的三成以上。
位于绍兴市上虞区海涂地块为禁猎区,全年禁止狩猎野生鸟类,且禁止使用网具等诱捕装置及其他危害人畜安全的猎捕工具和装置猎捕。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各种珍贵野生鸟类较多,很多捕猎者“蠢蠢欲动”。
年9月至10月间,来自杭州的高某和胡某通过人工挖塘、设置夹网、媒头鸭诱捕等方式,在海涂地块非法盗猎鸟类20多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鸮形目动物一只价值1.5万元,检察机关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上虞法院审理后认为,高某、胡某非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已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两人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使用禁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狩猎罪,最终数罪并罚分别判处两人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和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
同时法院认为,两被告的行为破坏了国家野生动物资源,造成国家资源损失,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还应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判决两被告承担1.5万元的国家资源损失费用并在区级以上新闻媒体公开道歉。
6月3日上午,绍兴中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当天上午全市法院还对其他六起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进行集中宣判,对1家企业和22名被告人作出判决,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10个月至拘役4个月不等,涉及非法狩猎、污染环境等4项罪名。
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专业性强,审理难度大,这就需要一支既精通法律又熟悉环境专业知识的环境资源审判团队。年3月,绍兴中院成立全省首个环境资源审判庭,随后,全省首个基层法院环资审判庭也在越城法院诞生,目前两级法院均设置了环境资源专业化审判团队。年4月,绍兴中院还组建了全省首个环境资源审判专家智库,现场“签约”十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案件审理提供智力支持。
当天上午,绍兴中院副院长王惠中代表绍兴中院与浙江大学签订《环境资源法学理论与实践合作框架协议》,即日起浙江大学“环境资源法学实践基地”在绍兴中院设立。双方约定通过互相分享数据成果,开展实习交流等形式,实现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双向互动。“此次‘院校合作’充分整合高校和法院的优质资源,打开了‘研、修、学’齐头并进的多赢局面,将推动环境资源审判和科研队伍朝着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环境法中心执行主任巩固教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