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是一座宁静、祥和、充满文化气息的历史古城——绍兴。
绍兴,简称“越”,古称越州,至今已有多年建城史。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卧薪尝胆”“梁祝化蝶”等或刻苦自励、或凄婉唯美的古老故事,孕育出了王羲之、鲁迅、蔡元培等“各领风骚”的杰出名士,更孕育出了乌篷船、社戏、越剧、黄酒等绚丽多元的文化元素。
而近几年来让绍兴声名鹊起的,不仅仅有“水墨淡彩”的环境,有穿越千年的传统文化,还有另一大重新被激活的城市IP——“绍兴菜”。
最具绍兴特色的绍兴菜绍三鲜
看绍兴菜今日之繁荣,回看绍兴菜近20年发展史,不难发现,这是一部融合了多方力量、多元文化的探索成长史。
从寂寥无声,走上崛起复兴
绍兴菜,新时代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与建城史一样,绍兴菜的起源,同样可以追溯千年,越先民饮食生活“饭稻羹鱼、火耕水耨”的特点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浙菜之源的绍兴菜,她历经千年而不衰,与杭州菜、宁波菜、温州菜共同组成了现如今浙菜的四大流派。根据口味和制作方式,绍兴菜可分为十大风味体系:咸鲜合一风味、干菜风味、霉鲜风味、酱腌风味、河鲜风味、鱼茸风味、田园风味、糟醉风味、单鲍风味和饭焐风味。
绍兴市绍兴菜研究会会长张亮
“在文化传承层面,发展绍兴菜,首先是要振兴绍兴地方菜文化,终极目的是和全国地方菜一起,共同发扬中华饮食文化;在社会经济层面,绍兴菜是浙菜重要分支之一,推动绍兴菜发展,有利于让更多本地人吃本地菜,从而为推动浙江省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绍兴菜研究会会长张亮曾这样分析。
穿越过千年的光阴,绍兴菜经历过风头无两的高光时刻,也经历过寂寥无声的低沉年代,至如今,绍兴菜正承载着乡愁,从寻常百姓家迈入大小餐饮店,向世人诠释着绍兴味道。无论文化、还是媒体、乃至市场政策层面,可以看到的是,绍兴菜越来越受到重视,正走在复兴之路上,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绍兴名小吃油炸臭豆腐
其中,绍兴晚报就曾多次对绍兴菜进行报道,并开辟专栏,每周一期专门介绍特色绍兴菜。绍兴市移动新媒体平台越牛新闻曾对绍兴菜用“一度沉寂,重新红火”8个字评价绍兴菜。浙菜宗师、绍兴菜非遗传承人、绍兴市绍兴菜研究会名誉会长茅天尧还专门写了一本书——《鲁迅笔下的绍兴菜》,将鲁迅文化和绍兴饮食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浙菜宗师、绍兴菜非遗传承人茅天尧
绍兴市还在鲁迅故里的鲁迅中路打造了一条“绍兴菜一条街”,如同成都的“锦里”,西安的“回民街”,重庆的“磁器口”,这里已经成为游客热衷打卡的绍兴美食新地标。而与鲁迅中路类似的,仓桥直街和银泰城商圈也聚拢了很多绍兴菜餐厅。绍兴菜走出了一条“从一家店到一条街”的集聚发展之路,开辟出“美食+文旅”的发展路径。
至如今,绍兴菜已经与绍兴的乌篷船、社戏、越剧、黄酒等,一起成为了绍兴文化的一张金灿灿、响当当的城市IP。
多次出圈,吸引顶级流量
绍兴菜衍变为绍兴城市文化“金字招牌”
一个强大的美食IP,不仅能够为游客带来由舌尖至脑髓的强大记忆点,更能够为地方文旅带来巨大的流量。近几年飞速发展的绍兴菜,无论是声量还是市场,都展现出这个城市文化IP的强大实力。
从年开始,绍兴菜接连登上央视的《消费主张》《美食中国》《回家吃饭》《跟着书本去旅行》,地方电视台的《天天向上》《非遗美食》《美食兄弟连》以及宝岛台湾中视专题记录节目《大陆寻奇》等节目。《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权威媒体也曾经对绍兴菜进行了大篇幅的专题报道。年,由绍兴市委宣传部出品的城市MV《寻越》再一次将镜头聚焦到了绍兴菜。
更值得一提的是,绍兴菜还火出国门,“征服”了大洋彼岸的up主“我是郭杰瑞”。作为全网粉丝多万的著名美国视频博主,郭杰瑞千里赴绍兴,探秘绍兴醉鸡正宗技艺。目前,该视频播放量达万,成为新浪热门微博,这也证实了绍兴菜等地方菜自身已具备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