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别小瞧一粒小小的蚕豆,它还与这些历史文化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蚕豆花开最动人,那一对对黑白分明的花极像蝴蝶,花中点缀的漆黑圆斑点,仿佛孩子明亮的黑眼珠,那白色的好似眼白,睁大着眼睛,在春风中,看蝴蝶、蜜蜂来和它卿卿我我。待到初夏时,蚕豆成熟了,剥开胀鼓鼓的蚕豆荚,里面的蚕豆米扁平饱满,泛着绿光,顶端还有一道弯弯黑眉毛的小帽子。

蚕豆

我小时候最爱吃蚕豆,颗颗滚圆,粒粒憨态可掬,嚼在口里,粉粉的,最是香酥美味,赛过今天的孩子们吃巧克力。十几年前回故乡宁波经绍兴,特地在咸亨酒店买了一包当地特制的茴香豆,那风味更是独特。

蚕豆之名源自《本草纲目·谷部》,文中有蚕豆南土种之,蜀中尤多……结角连缀如大豆,颇似蚕形豆荚状如老蚕,故名蚕豆。又据嘉定《娄塘镇志》记载:蚕豆在寒露时节下种,翌年春蚕吐丝时成熟,故名蚕豆。它还有好多名字,诸如:胡豆、佛豆、罗汉豆、倭豆等。

蚕豆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北宋成书的《益部方物略记》和《图经本草》中,前者说:佛豆豆粒甚大而坚,农夫不甚种,唯圃中莳以为利。可见那时种植蚕豆还不太普遍。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乃粒》中说:襄汉上流,此豆甚多而贱,果腹之功,不啻黍稷,说明到了明代,蚕豆已广为种植。清代俞正燮的《癸巳存稿·豆》:此即胡豆,张骞使西域所得,与麦同种同收,亦名蚕豆,以蚕时熟也。

蚕豆好吃,晚唐诗人陆龟蒙嗜吃蚕豆,宦迹所到之处当务之急必先引种蚕豆。古代诗人墨客为蚕豆还留下不少诗作。杨万里有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沙瓶新熟西湖水,漆櫑(音读雷)分尝晓露腴,是说蚕豆在佳蔬中以鲜嫩出众。清代诗人写蚕豆诗作最多,戈鲲化有青青蚕豆种宜稀,颗粒圆匀英正肥。野老更传倭豆熟,南风轻飏楝花飞;汪士慎有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芬芳。田间野粉无人爱,不逐东风杂众香;陈奎勋有蚕眠非我土,豆荚忽尝新。实少腹犹果,沙迟醉几巡。名齐金氏薯,味敌陆家莼。植物留遗爱,农歌久未湮。谢朝辅写的《蚕豆》诗韵味最足:水墨花开入画宜,种成一顷讵为箕。紫樱未饱青梅小,正是峨眉上簇时,是对其最朴实不过的赞颂。

紫樱未饱的蚕豆花

我的故乡,称蚕豆为倭豆,这是因为小小的蚕豆背后,还牵连着一段惊涛骇浪的抗倭历史:

明代时期,每到蚕豆上市的时节,倭寇会趁机进犯浙江沿海的宁波。有一年蚕豆成熟的季节,不堪其扰的定海金塘岛居民收集全岛所种蚕豆,倒在倭寇上岛必经之路上,并用发酵药促其迅速腐烂,使其变成陷道。几天后倭寇上岛,果然一个个陷在其中进退不得,村民冲出来,用长柄镰刀削落倭寇首级尽歼灭之。为纪念这一大快人心的事件,浙东沿海人民从此就把蚕豆叫倭豆,沿用至今。

《红楼梦》第71回中写有拣佛豆的情节:贾母道:你两个在这里帮着两个师傅替我拣佛豆儿,你们也积积寿,前儿你姊妹们和宝玉都拣了,如今也叫你们拣拣,别说我偏心。拣佛豆是旧社会民间的一种习俗,由老人将笸箩里的蚕豆一个一个地拣到另一个容器中,每拣一个念一声佛。儿女们将其煮熟了,散给众人食用,以此广结家中长辈寿缘。

《随园食单》里,袁枚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食方佳。难怪,鲁迅先生曾言,他儿时在故乡所吃的罗汉豆(即蚕豆)之类,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思乡的蛊惑。

鲜嫩的蚕豆豆荚和蚕豆

蚕豆,是寻常廉价的美食之一,可以水煮、可以爆炒、可以做汤。总之,只要你想到,便可以拿它入菜,是最寻常的时鲜菜肴,也是最好侍弄的一种作物,它不娇贵、不挑剔,不用嘘寒问暖精心照应,即使在路边地头随意播撒,也能长得生机勃勃,来年给农家带来沉甸甸的收获。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开呀麦苗儿鲜……多美的景致,预示着蚕豆丰收在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